145章 秣兵曆馬(1)[第1頁/共3頁]
固然大宋時設有處所臨時設置具有常平義倉近似性子的平糴、平糶、州儲、均糴、州濟以及官民互濟的社倉等由官府運營的倉儲救濟機構,可一來這些救濟哀鴻的義倉,大多也在冀南賊寇禍亂時被劫奪一空;二來宋朝雖有這等社會保障機構的設立,也防不住貪吏監守自盜,常盜販義糧以攫取暴利;三來此次匪患範圍涉及數州,受匪災之患這多達十幾萬鄉民。對於此蕭唐點頭決定:在蕭集鎮以及宗城縣其他州裡名下糧田充裕之地,儘能夠收留遭匪災之苦的災黎。
便是等官家下詔司農寺(掌糧食積儲、倉廩辦理及京官祿米供應等事件)出官府倉粟佈施哀鴻,也多是叫受災的百姓做疏浚河道、補葺防事等各種苦工賠償,要不就是以慣用的募兵政策招攬哀鴻為各路批示司治下廂軍。此般時節大宋冗兵征象已嚴峻到了頂點,那些哀鴻便是受招募,在廂軍做軍役也隻能過著入不敷出的慘痛日子。
當蕭唐等人駕馬來到蕭家集教習鄉勇用的校場,隻見稀有千人烏壓壓的聚在一處,除了原有的八百多練習有素、操習多年的原有鄉勇民壯,及鏢行的武師趟子手外,其他人皆是重新投哀鴻中遴選出的青壯。
冀南匪災遍及大名府、洺、恩、相、磁等數州,少主以數十萬貫賦稅佈施典記,何其煩瑣!且先不說此舉毫有利可圖,少主你道那十餘萬鄉民雖苦,此中便冇有刁鑽懶滑、回身忘恩之人?既非官府假貸,那我們是一一挨州挨縣索要,還是權做吃個啞巴虧,直把那白花花的銀子全丟進水裡?
此時的蕭家集早已今非昔比,集鎮四周都是用黃土壘起的高牆,滲入了糯米汁使得牆體極其乾硬。又見牆壁又高又厚,上麵還密佈箭垛和滾木擂石。集鎮圍牆的一處城樓上,有鄉勇見是店主到了,忙喚人拉開外裹鐵皮的硬木桐油城門。
這些新選的青強大多都是因冀南軍各路流寇禍害故裡而流落流浪,以是深知遭兵災匪患之苦,也都牟足了勁要保衛本身新的故裡及妻兒長幼。何況蕭唐善待集鎮內鄉勇鏢師,補助飯食一貫優渥。忙時做稼穡,閒時集結練習又遲誤不得甚麼事,是以在招募鄉勇之時一呼百應,隻怕落在背麵。
“少主,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即便不能對遭冀南匪災的百姓百姓無動於衷,可我們卻也不是那法力無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我是個做買賣的,雖非惟利地點、無所不傾的小人,可也曉得擇勢投機,以利為先。
現在我購得於大名府附近的那三處監馬場尚未做牧馬之用,正可供收留遭匪患鄉民,牧馬監之事我再另擇良地便是。少主也不正花心機擴大治下集鎮人手民力?依我之見,大可收做肯起碼主名下做耕戶莊農的哀鴻,畫押交訖再濟其糧食以度窘境。想我蕭家集治下鄉民多麼安樂?教那眾哀鴻安居於此,也不必再叫他們受流浪之苦,如此少主治下又添壯丁無數,豈不是分身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