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章 開疆拓土,天下兵馬大元帥(2)[第1頁/共3頁]
蕭唐既是叛臣反賊,對於宋廷自也無甚忠心可言,但是很較著他毫不肯見到女真韃虜侵害禍亂中原,就算他野心勃勃,統領諸路亂軍有能夠代替遼、金另開元建國,而成為宋廷北麵的鄰國。現在宋廷倒是爭得了殘喘的時候,又能以本來的禍害去對抗另一個更大的威脅,劫後餘生的權宜之計,那裡另有甚麼挑選的餘地?
比起與那些得寸進尺,慾壑難填的金軍韃虜構和,蕭唐開出的這些前提已極是公道公道了,趙佶與趙桓自是喜出望外,又哪有不允之理?而二帝固然昏庸,跟著他們一併與蕭唐乃至蕭嘉穗、許貫忠、李助、朱武、柴進、晁蓋等幾員頭領談判的那些臣子可不是因情勢火急而腦筋發昏的乾才,此中也有人認識到了朝廷一旦開了這個先例,也就相稱於答應蕭唐不但再不會是與宋廷勢不兩立的反軍寇首,乃至能夠像大唐藩鎮節度那般符合法理的擴大本身的私家軍隊和國土,名義上附屬於朝廷,但是能夠不從命官家的調遣,並且倘若對金國的戰事停頓順利,實際上已充足的前提建立本身的獨立王國。
蕭唐所提出的前提,無外乎就是讓朝廷承認本身就所統領的義兵可建立與漢魏門閥、唐朝藩鎮、日本幕府都有很多近似之處的自治權勢。實則於野史中康王趙構南逃建立南宋政權後,便曾下詔稱:河北招安、河東經製及安撫等使皆得辟置將佐官屬,行在五軍並禦營司將領亦辟大小使臣,諸道郡縣殘破之餘,官吏閉幕,諸司誘人填闕,皆先領職而後奏給付身,因而州郡守將皆假軍興之名換易官屬......因與金軍戰事頻發而不得已擴大了於火線作戰的宋軍主將府署的軍權職能、便宜置吏等權限。隻是因苗劉兵變、淮西軍變等事件影響,趙構又開端偏向於和金國媾和,而愈發顧忌武將擁兵自重,又開端剝奪嶽飛、韓世忠、張浚等各路抗金主帥的兵權,朝廷武將於南宋初期略顯進步的職位,到底還是被打壓了歸去。
隻是固然這宇文虛中先前也是力主朝廷向金國媾和,以為能夠以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為前提促使敵軍的主和派之一,但是蕭唐也很清楚他絕非是那等鮮廉寡恥,為求自保不吝割地賠款、對外寇卑躬屈膝的軟骨奸臣。因為先前也恰是這宇文虛中上書死力反對背盟聯金滅遼,直言鄰舍家進了強盜,不但不助鄰居擯除強盜,還夥同強盜占了鄰舍家。自此鄰居換成強盜,自家又豈得安生?而從一開端便認識到女金國終將成為宋朝真正的大敵。蕭唐更記得宇文虛中在野史隻能夠做為南宋使臣出使金國而扣下,乾脆留在北地受金人重用,實則忍辱負重,公開裡派親信往南宋發密信告之金國真假,厥後卻事發被害,連同百口百餘口也儘被搏鬥的悲慘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