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章 暫時的盟友當中,亦有我軍內應[第1頁/共3頁]
由完顏粘罕調派來的女真使者被安設在興慶府的禮賓院中,而許貫忠等更先抵至夏國東京都城的一世人,則是被安設進興慶府內一處漢學司中杼的驛館當中。按李乾順、察哥安排,在肯定本國到底是轉而與蕭唐計議,還是持續忍氣吞聲的服從金人等國策之前,當然是坦白過女真使者於興慶府中,實在另有蕭唐所調派來談判的使臣的存在。
身為一國之君,修帝王心術,李乾順自知全然為了本身國度的安危短長解纜,不管對內對外,需求時務須殺伐定奪、刻毒無情。可就算是心如鐵石,畢竟也是有血有肉的凡胎,對於本身本最是垂憐的骨肉,以及相伴本身二十餘年的鶼鰈愛侶,對於李乾順這類遠把國度好處放在後代情在之上的帝王而言,一旦動情,念及過往,也仍舊不免為觸及到心靈中最脆弱的一麵。
本來夏國的皇後,遼朝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早在二十多年前(1105年)便得遼國賜婚,嫁於李乾順而被立為夏國皇後。按說上國賜婚的公主,也總會與本國後宮內嬪妃相互有極深的隔閡,而政治婚姻,又是夏國國母身份,少不得要擺出嚴肅持重,重視母範身份。但是耶律南仙那等女子雖時候顯得非常的獨立與高傲,更讓李乾順銘記於心的是她與本身相處時既是和順體貼,也全然不似端莊擺架子的皇後言行間自帶著股調皮跳脫。更難能寶貴的是,耶律南仙身為和親公主,又是被直接從遼國賜婚而來做了夏國後宮之主,她卻與其他妃子也親如姐妹,相處端的和諧,彷彿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的靈性與親和......
從衡量國事利弊的角度解纜,李乾順深知為了夏國存亡本身隻要如此決定,但是他固然耶律南仙與李仁愛皆對故國豪情深厚,卻冇有推測他們母子二人竟傷慟遼國滅亡,一個憂憤而死,一個絕食他殺......
而李乾順與耶律南仙誕下的太子李仁愛自幼更是聰慧過人、品學兼優,向來被當作儲君培養,李乾順對外是威儀國君,卻也將本身的豪情灌輸在耶律南仙與李仁愛身上。但是遼朝畢竟局勢已去,李乾順雖曾數度出兵救濟,卻儘被當時如日中天的金軍殺得丟盔卸甲,終究衡量利弊以後,夏國存亡纔是重中之重,李乾順也隻得放棄毀滅局勢有力挽回的遼朝,而上誓表表示願臣服於金國。
而直當許貫忠、柴進、樂和、段景住四人被驅逐出了皇城便踅入廂車內裡,很快也便有一眾鐵甲鏗鏘的侍衛們當即隨之而行。統領這一隊侍從的軍將更是威武,他揹負雙刀,騎著高頭大馬甲葉鏗鏘,身材端的魁偉高大。但是這員軍將固然目光如電、虎背熊腰,但頜下也未蓄髭髯,瞧他年齒遮莫也不過二十擺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