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13章 河水五(3)

第13章 河水五(3)[第1頁/共6頁]

浮水故瀆又東,逕河牧城而東北出。《郡國誌》曰:衛本觀故國,姚姓,有河牧城。又東北,入東武陽縣,東入河,又有漯水出焉,戴延之謂之武水也。河水又東,逕武陽縣東,範縣西,而東北流也。

河水自平原,左逕安德城東,而北為鹿角津。東北逕般縣、樂陵、朸鄉,至厭次縣故城南,為厭次河。漢安帝永初二年,劇賊畢毫等數百,乘船寇平原。

又東北過漯陰縣北。

河水自鄧裡渠東北,逕昌鄉亭北,又東北,逕確磝城西。《述征記》曰:確磝,津名也。自黃河泛舟而渡者,皆為津也。其城臨水,西南崩於河。宋元嘉七年,到彥之北入,拔之,後失。至二十七年,以王玄謨為寧朔將軍,前鋒入河,平確磝,守之。都督劉義恭以沙城不堪守,召玄謨,令毀城而還。後更城之,魏立濟州,治此也。河水衝其西南隅,又崩於河,即故茌平縣也。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高山,故曰茌平也。王莽之功崇矣。《經》曰:大河在其西,鄧裡渠曆其東,即斯邑也。昔石勒之隸師懽,屯耕於茌平,聞鼓角鞞鐸之聲因而縣也。西與聊城分河。河水又東北,與鄧裡渠合,水上承大河於東阿縣西,東逕東阿縣故城北,故衛邑也。應仲瑗曰:有西,故稱東。魏封曹植為王國。大城北門內,西側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嘗煮膠以貢天府,《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縣出佳繒縑,故《史記》雲:秦王服太阿之劍,阿縞之衣也。又東北逕臨邑縣,與將渠合。又北逕茌平縣東,臨邑縣故城西,北流入於河。河水又東北流,逕西瀆津,津西側岸臨河,有四瀆祠,東對四瀆口。河水東分濟,亦曰泲水受河也。然滎口石門,水斷不通,始自是出,東北流,逕九裡,與淨水合,故濟瀆也。自河入濟,自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也。昔趙殺鳴犢,仲尼臨河而歎,自是而返。曰:丘之不濟,命也夫!《琴操》覺得孔子臨狄水而歌矣曰:狄水衍兮風揚波,船楫倒置更相加。餘按:臨濟,故狄也。是濟所逕,得其通稱也。河水又逕楊墟縣之故城東,俗猶謂是城曰陽城矣。河水又逕茌平城東,城內有故台,世謂之時平城,非也,蓋茌、時音附近耳。

即魯仲連子謂田巴曰:今楚軍南陽,趙伐高唐者也。《春秋左傳·哀公十年》:趙鞅帥師伐齊,取黎及轅,毀高唐之郭。杜預曰:轅即援也。祝阿縣西北有高唐城。漯水又東北,逕漯陰縣故城北,縣故黎邑也。漢武帝元狩三年封匈奴降王昆邪為侯國,王莽改名翼城。曆北漯陰城南,伏琛謂之漯陽城。南有漢沇州刺史劉岱碑。《地理民風記》曰:平原漯陰縣,今巨漯亭是也。漯水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崔成請老於崔者也。杜預《釋地》曰:濟南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漯水又東北,逕東朝陽縣故城南。漢高帝七年封都尉華寄為侯國。《地理民風記》曰:南陽有朝陽縣,故加東。《地理誌》曰:王莽之修治也。漯水又東,逕漢徵君伏生墓南,碑碣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