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汾水(3)[第2頁/共5頁]
湛水南逕向城東,而南注。
晉水出晉陽縣西懸甕山。
文水又東南流,與勝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東逕六壁城南,魏朝舊置六壁於其下,防離石諸胡,因為大鎮。太和中,罷鎮,仍置西河郡焉。勝水又東,合陽泉水。水出西山陽溪,東逕六壁城北,又東南流,注於勝水。勝水又東,逕中陽縣故城南,又東合文水,文水又東南,入於汾水也。
又東過毋辟邑南。
東過其縣北,又東過波縣之北。
湛水出軹縣南原湛溪,俗謂之椹水也。是蓋聲形儘鄰,故字讀俱變同於三豕之誤耳。其水自溪出,南流。
又東入於汾。
涑水又西南屬於陂。陂分為二,城南麵兩陂,擺佈澤渚。東陂世謂之晉興澤,東西二十五裡,南北八裡,南對壇道山。其西則石壁千尋,東則磻溪萬仞,方嶺雲回,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山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郭景純雲:世所謂盎漿也。發於上而潛於下矣。厥頂方平,有良藥。《神農本草》曰:地有固活、女疏、銅芸、紫菀之族也。是以緇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遊焉。
餘按《竹書編年》雲:晉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圍令狐,桑泉、臼衰,皆降於秦師。狐毛與先軫禦秦至於廬柳,乃謂秦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舍,次於郇,盟於軍。京相璠《春秋地盤名》曰:桑泉、臼衰,並在解東南。
縣,故唐國也。《春秋左傳》稱,唐叔未生,其母邑薑夢帝謂己曰:餘名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之參。及生,名之曰虞。《呂氏春秋》曰:叔虞與成王居,王援桐葉為珪,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請曰:天子封虞乎?
王曰:餘戲耳。公曰:天子無戲言。時唐滅,乃封之於唐。縣有晉水,後改名為晉。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而謂之唐,儉而用禮,有堯之遺風也。《晉書隧道記》及《十三州誌》並言,晉水出龍山,一名結絀山,在縣西北,非也。《山海經》曰:縣甕之山,晉水出焉。今在縣之西南。昔智伯遏晉水以灌晉陽,其川上溯,先人踵其遺址,蓄覺得沼,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擺佈雜樹交蔭,希見曦景。至有淫朋好友,羈遊宦子,莫不尋梁契集,用相娛慰,於晉川當中,最為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