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17章 濟水一(1)

第17章 濟水一(1)[第1頁/共4頁]

與河合流,又東過成皋縣北,又東過滎陽縣北,又東至北礫磎南,東出過滎澤北。

其一水,枝津南流,注於湨。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勳掌穀,俗謂之為白澗水。南逕原城西。《春秋》會於湨梁,謂是水之墳梁也。《爾雅》曰:梁莫大於湨梁。梁,水堤也。湨水又東南,逕陽城東,與南源合。水出陽城南溪,陽亦樊也,一曰陽樊。《國語》曰:王以陽樊賜晉,陽人不平,文公圍之。倉葛曰,陽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君而殘之,無乃不成乎?公乃出陽人。

石銘歲遠,字多淪缺,其所滅,蓋厥如也。滎瀆又東南流,注於濟,今無水。次東得宿須水口,水受大河,渠側有扈城。水自亭東南流,注於濟,今無水。宿須在河之北,不在此也,蓋名同耳。濟水與河,渾濤東注,自西緣帶山隰,秦、漢以來,亦有通否。晉太和中,桓溫北伐,將通之,不果而還。義熙十三年,劉公西征,又命寧朔將軍劉遵考仍此渠而漕之,始有激湍東注而終山崩梗阻,劉公於北十裡,更鑿故渠通之。今則南瀆通津,川澗是導耳。濟水於此,又兼邲目。

孔安國曰:根源為沇,流去為濟。《春秋說題詞》曰:濟,齊也;齊,度也,貞也。《民風通》曰:濟出常山屋子縣讚皇山,廟在東郡臨邑縣。濟者,齊也,齊其度量也。餘按二濟同名,所出分歧,鄉流亦彆,斯乃應氏之非矣。今濟水重源出溫城西北高山。水有二源,東源出原城東北,昔晉文公伐原,以信而原降,即此城也。俗以濟水重源所發,因複謂之濟源城。其水南逕其城東故縣之原鄉。

濟水又東逕西廣武城北。《郡國誌》:滎陽縣有廣武城,城在山上,漢所城也。高祖與項羽臨絕澗對語,責羽十罪,羽射高祖中胸處也。山下有水,北流入濟,世謂之柳泉也。

《山海經》曰:王屋之山聯水出焉,西北流注於秦澤。郭景純雲:聯、沇聲附近,即沇水也。潛行地下,至共山南,複出於東丘,今原城東北有東丘城。

《春秋·宣公十二年》,晉、楚之戰,楚軍於邲,便是水也,音卞。京相璠曰:在敖北。濟水又東逕滎陽縣北,曹太祖與徐榮戰,倒黴,曹洪授馬於此處也。濟水又東南,礫石溪水注之。水出滎陽城西南李澤。澤中有水,即古馮池也。《地理誌》曰:滎陽縣馮池在西南,是也。東北流,曆敖山南。《春秋》,晉、楚之戰,設伏於敖前,謂是也。逕虢亭北。池水又東北,逕滎陽縣北,斷山東北,注於濟,世謂之礫石澗,即《經》所謂礫溪矣。《經》雲:濟出其南,非也。濟水又東,索水注之。水出京縣西南嵩渚山,與東關水同源分流,即古旃然水也。其水東北流,器難之水注之。《山海經》曰:小陘之山,器難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侵水。即此水也。其水北流,逕金亭,又北,逕京縣故城西,入於旃然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