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渭水下(1)[第1頁/共5頁]
又東,豐水從南來注之。
《漢武帝故事》曰:建章宮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漸台,高三十丈。漸,浸也,為池水所漸。一說,星名也。南有璧門三層,高三十餘丈,中殿十二間,階陛鹹以玉為之。鑄銅鳳,高五丈,飾以黃金,樓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玉璧門也。
又東過槐裡縣南,又東,澇水從南來注之。
渭水逕縣之故城南。《漢書集註》,李奇謂之小槐裡。縣之西城也。又東與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於竹圃。東北流,又屈西北入於渭。渭水又東北逕黃山宮南,即《地理誌》所謂縣有黃山宮,惠帝二年起者也。《東方朔傳》曰:武帝微行,西至黃山宮,故世謂之遊城也。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穀,北逕大陵西,世謂之老子陵。昔李耳為周柱下史,以世衰入戎,於此有塚,事非經證。然莊周著書雲: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是非不死之言。人稟五行之精氣,陰陽有終變,變無不化之理。以是推之,或複如傳。前人許以傳疑,故兩存耳。就水曆竹圃,北與黑水合。水上承三泉,就水之右,三泉奇發,言歸一瀆,北流左注就水,就水又北流注於渭。渭水又東合田溪水,水出南山田穀,北流逕長楊宮西,又北逕盩厔縣故城西。又東北與一水合,水上承盩厔縣南泉,北逕其縣東,又北逕思鄉城西,又北注田溪。田溪水又北流注於渭水也。
又東太長安縣北。
渭水東分為二水。《廣雅》曰:水自渭出為滎,其由河之有雍也。此瀆東北流,逕《魏雍州刺史郭淮碑》南。又東南合一水,逕兩石人北。秦始皇造橋,鐵鐓重不能勝,故刻石作力士孟賁等像以祭之,鐓乃可挪動也。又東逕陽侯祠北,漲輒祠之。此神能為大波,故配食河伯也。先人覺得鄧艾祠。悲哉!讒勝道消,專忠受害矣。此水又東注渭水。水上有梁,謂之渭橋,秦製也,亦曰橫門橋。秦始皇作離宮於渭水南北,以象天宮。故《三輔黃圖》曰: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度以法牽牛。橋廣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間,七百五十柱,一百二十二梁。橋之南北有堤激,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馮翊主之。有令丞,各領徒一千五百人。橋之北首,壘石水中,故謂之石柱橋也。舊有忖留意像。此神嘗與魯班語,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狠醜,卿善圖物容,我不能出。班因而拱手與言曰,出頭見我。忖留乃出首,班因而以腳畫地,忖留覺之,便還冇水故置像於水,惟背以上立水上。後董卓入關,遂焚此橋,魏武帝更修之,橋廣三丈六尺。忖留之像,曹公乘馬見之,驚,又命下之。《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乃求歸。秦王為機發之橋欲以陷丹,丹過之,橋不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