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泗水 沂水 洙水(2)[第1頁/共3頁]
泗水曆縣,逕葛嶧山東,即奚仲所遷邳嶧者也。泗水又東南逕下邳縣故城西,東南流,沂水流注焉,故東海屬縣也。應劭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又東南入於淮。
又東南過下邳縣西。
呂,宋邑也。《春秋·襄公元年》,晉師伐鄭及陳,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留。
漢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之,後乃縣焉,王莽之閏儉矣。東陽郡治。文穎曰:秦嘉,東陽郡人,今下邳是也。晉灼曰:東陽縣本屬臨淮郡,明帝分部屬邳,後分屬廣陵。故張晏曰:東陽郡,今廣陵郡也。漢明帝置下邳郡矣。城有三重,其大城中有大司馬石苞、鎮東將軍胡質、司徒王渾、監軍石崇四碑。南門謂之白門,魏武擒陳宮於此處矣。中城,呂布所守也。小城,晉複興,北中郎將荀羨、郗曇所治也。昔泰山吳伯武少孤,與弟文章相失二十餘年,遇於縣市。文章欲歐伯武,心神悲哀,因相尋問,乃兄弟也。縣為沂、泗之會也。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彭城武原縣西北,會注陂南,逕其城西,王莽之和樂亭也。縣東有徐廟山,山因徐徙,即以名之也。山上有石室,徐廟也。武原水又南合武水,謂之泇水。南逕剛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謂之武原水口也。又有桐水出西北,東海容邱縣東南,至下邳入泗。泗水東南逕下相縣故城東,王莽之從德也。城之西北,有漢太尉陳球墓,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寧、華歆等所造。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慮、睢陵、夏邱等縣,以其父出亡,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萬,泗水為之不流。自是數縣人無行跡,亦為暴矣!泗水又東南得睢水口。泗水又逕宿預城之西,又逕其城南,故下邳之宿留縣也,王莽改名之曰康義矣。晉元皇之為安東也,督運軍儲而為邸閣也。魏太和中,南徐州治,後省為戍。梁將張惠紹北入,水軍所次,憑固斯城,更增修郭,塹其四周,引水環之。今城在泗水當中也。
臧哀伯諫為非禮。《十三州誌》曰:今成武縣東南有郜城,俗謂之北郜者也。黃溝又東逕平樂縣故城南,又東右合泡水,即豐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薺陂,東逕貰城北,又東逕已氏縣故城北,王莽之已善也。縣有伊尹塚。崔駰曰:殷帝沃丁之時,伊尹卒,葬於薄。《皇覽》曰:伊尹塚在濟陰已氏平利鄉。皇甫謐曰:伊尹年百餘歲而卒,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親身臨喪,以報大德焉。又東逕孟諸澤,杜預曰:澤在梁國睢陽縣東北。又東逕邛城縣故城南,《地理誌》山陽縣也,王莽改名之曰告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論也。又東逕單父縣故城南。
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其在亂乎?君務靖亂,無勤於行,晉侯乃還。即此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