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6章 河水三(1)

第6章 河水三(1)[第1頁/共4頁]

大河東逕鹹陽縣故城南,王莽之賁武也。河水屈而南流,白渠水注之。水出塞外,西逕定襄武進縣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改名伐蠻。世祖建武中,封隨憲為侯國也。白渠水西北,逕成樂城北。《郡國誌》曰:成樂故屬定襄也。《魏地盤記》曰:雲中城東八十裡有成樂城,今雲中郡治,一名石盧城也。白渠水又西逕魏雲中宮南。《魏地盤記》曰:雲中宮在雲中故城東四十裡。白渠水又西南,逕雲中故城南,故趙地。《虞氏記》雲:趙武侯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江山曲而禱焉。晝見群鵠遊於雲中,盤桓經日,見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為城乎?乃即於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

河側有兩山相對,水出其間,即上河峽也。世謂之為青山峽。河水曆峽北注,枝分東出。河水又北,逕富平縣故城西,秦置北地郡,治縣城。王莽名郡為威戎,縣曰持武。建武中,曹鳳,字仲理,為北地太守。政化尤異,黃龍應於九裡穀高岡亭,角長三丈,大十圍,梢至十餘丈。天子嘉之,賜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

秦始皇十三年,立雲中郡。王莽更郡曰受降,縣曰遠服矣。白渠水又西北,逕沙陵縣故城南,王莽之希恩縣也。其水西注沙陵湖。又有荒乾水,出塞外,南逕鐘山,山即陰山。故郎中侯應言於漢曰:陰山東西千餘裡,單於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師,攘之於漠北。匈奴失陰山,過之何嘗不哭。謂此山也。其水西南逕武皋縣,王莽之永武也。又南逕原陽縣故城西。又西南與武泉水合。其水東出武泉縣之故城西南,縣即王莽之所謂順泉者也。水南流,又西屈,逕北輿縣故城南。━━按《地理誌》:五原有南輿縣,王莽之南利也,故此加北。━━舊中部都尉治。

河水東北,逕三封縣故城東,漢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誌》曰:在臨戎縣西一百四十裡。河水又北,逕臨戎縣故城西,元朔五年立,舊朔方郡治,王莽之所謂推武也。河水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銅口。東逕沃野縣故城南,漢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綏武也。枝渠東注以溉田,所謂智通在我矣。河水又北,屈而為南河出焉。河水又北迤西,溢於窳渾縣故城東。漢武帝元朔二年開朔方郡,縣即西部都尉治。有道自縣西北,出雞鹿塞,王莽更郡曰溝搜,縣曰極武。其水積而為屠申澤,澤東西一百二十裡。故《地理誌》曰:屠申澤在縣東,便是澤也。

蒙恬臨死曰:“夫起臨洮,屬遼東,城塹萬餘裡,不能不斷地脈,此固當死也。”

至河目縣西。

芒乾水又西,塞水出懷朔鎮東北芒中,南流逕廣德殿西山下。餘以太和十八年,從高祖北巡,屆於陰山之講武台。台之東有《高祖講武碑》,碑文是中書郎高聰之辭也。自台西出,南上山。山無樹木,惟童阜耳。即廣德殿地點也。其殿四注兩廈,堂宇綺井,丹青奇禽異獸之象。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鏤桷,取狀古之溫室也,當時帝幸龍荒,遊鸞朔北,南秦王仇池楊難當,舍蕃委誠,重譯拜闕,陛見之所也。故殿以廣德為名。魏承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勢。碑頌雲:清除帝道,振攝四荒。有蠻有戎,自彼氐羌;無思不平,重譯稽顙。恂恂南秦,斂斂推亡。峨峨廣德,奕奕焜煌。侍中、司徒、東郡公崔浩之辭也。碑陰題宣城公李孝伯、尚書盧遐等。從臣姓名,若新鏤焉。其水曆穀,南出山,西南入芒乾水。芒乾水又西南注沙陵湖。湖水西南入於河。河水南入楨陵縣西北,緣胡山,曆沙南縣東北,兩山二縣之間而出,餘以太和中為尚書郎,從高祖北巡,親所逕涉。縣在山南。王莽之楨陸也,北去雲中城一百二十裡。縣南六十許裡,有東西大山,山西枕河,河水南流,脈水尋經,殊乖川去之次,似非關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