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6章 河水三(1)

第6章 河水三(1)[第1頁/共4頁]

河水自臨河縣東逕陽山南。《史記音義》曰:陽山在河北,指此山也。東流逕石跡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馬之跡,故納斯稱焉。南屈,逕河目縣故城西,在北假中,地名也。自高闕以東,夾山帶河,陽山以往,皆北假也。《史記》曰:秦使蒙恬將十萬人,北擊胡,度河取高闕,據陽山北假中。是也。北河又南,合南河,南河上承西河,東逕臨戎縣故城北,又東逕臨河縣南。又東逕廣牧縣故城北,中部都尉治,王莽之鹽官也。逕流二百許裡,東會於河。河水又東,逕馬陰山西。《史記音義》曰: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謂是山也,而即實不在河南。《史記音義》曰:五原安陽縣北有馬陰山,今縣在河北,言陰山在河南,又傳疑之非也。餘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故《廣誌》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無山以擬之,是《音義》之僻也。陰山在河東南則可矣。河水又東南,逕朔方縣故城東北,《詩》所謂城彼朔方也。漢元朔二年大將軍衛青取河南地為朔方郡,使校尉蘇修建朔方城,即此城也。王莽覺得武符者也。

服從縣北東流。

顧瞻擺佈,山椒之上,有垣若頹基焉,沿溪亙嶺,東西無極,疑趙武靈王之所築也。荒乾水又西南,逕雲中城北,白道中溪水注之,水發源武川北塞中。其水南流,逕武川鎮城,城以景明中築,以禦北狄矣。其水西南流,曆穀,逕魏帝行宮東,世謂之阿計頭殿,宮城在白道嶺北阜上。其城圓角而不方,四門列觀,城內惟台殿罷了。其水又西南,曆中溪,出山,西南流,於雲中城北,南注芒乾水。

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間斷,兩岸雙闕,峨然雲舉,望若闕焉。即狀表目,故有高闕之名也。自闕北出荒中,闕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高闕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漢元朔五年,衛青將十萬人敗右賢王於高闕,即此處也。河水又東,逕臨河縣故城北。漢武帝元朔三年,封代恭王子劉賢為侯國。王莽之監河也。

東逕高闕南,《史記》:趙武靈王既襲胡服,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山下有長城。

至河目縣西。

又南過赤城東,又南過定襄桐過縣西。

又東過臨沃縣南,王莽之振武也。河水又東,枝津出焉。河水又東流。石門水南注之。水出石門山。《地理誌》曰:北出石門鄣,即此山也。西北趣光祿城。甘露三年,呼韓邪單於還,詔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等,將萬六千騎,送單於居幕南保光祿。徐自為所築城也,故城得其名矣。城東北即懷朔鎮城也。其水自障東南流,逕臨沃城東,東南注於河。河水又東,逕稒陽縣故城南。王莽之固陰也。河水決其西南隅,又東南,枝津注焉。水上承大河於臨沃縣,東流七十裡,北溉田,南北二十裡。注於河。河水又東,逕塞泉城南而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