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71章 沔水中(2)

第71章 沔水中(2)[第1頁/共5頁]

又南至江夏沙羨縣北,南入於江。

頡,鄀人也,以江夏都尉出為南陽太守,逕宜城中,見一家東向,頡住車視之,曰:此居處可作塚。後卒於南陽,喪還至昔住車處,車不肯進,故史為市此宅,葬之,孤墳尚整。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雋才辯給,善屬文而識音也。其水又逕金城前,縣南門有古碑,猶存。其水又東出城,東注臭池,臭池溉田,陂水散流,又入朱湖陂,朱湖陂亦下灌諸田。餘水又下入木裡溝,木裡溝是漢南郡太守王寵所鑿,故渠引鄢水也灌田七百頃。白起渠溉三千頃,膏良肥美,更加沃壤也。縣有太山,山下有廟。漢末多士,此中刺史二千石鄉長數十人,朱軒華蓋,同會於廟下。荊州刺史行部見之,雅歡其盛,號為冠蓋裡,而刻石銘之。此碑於永嘉中始為人所毀,其餘文另有可傳者。其辭曰:峨峨南嶽,烈烈離明,實敷俊乂,君子以生,惟此君子,作漢之英,德為龍光,聲化鶴鳴。此山以建安三年崩,聲聞五六十裡,雉皆屋雊。縣人惡之,以問侍中龐季。季雲:山崩川竭,國土將亡之占也。十三年,魏武平荊州,沔南凋散。沔水又逕鄀縣故城南,古鄀子之國也,秦、楚之間,自商、密遷此,為楚附庸,楚滅之覺得邑。縣南臨沔津,津南有石山,上有古烽火台。縣北有大城,楚昭王為吳所迫,自紀郢徙都之,即所謂鄢、鄀、盧、羅之地也,秦覺得縣。沔水又東,敖水注之。水出新市縣東北,又西南逕大陽山,西南流徑新市縣北,又西南而右合枝水,水出大洪山而西南流,逕襄陽鄀縣界西南,逕湫城東南,左注敖水。敖水又西南流注於沔,是曰敖口。沔水又南逕石城西,城因山為固,晉太傅羊祜鎮荊州,立。晉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治此。沔水又東南與臼水合,水出竟陵縣東北聊屈山,一名盧屈山,西流注於沔。魯定公四年,吳師入郢,昭王奔隨,濟於成臼。

或謂: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厭,可小小使,名為水虎者也。

又東過荊城東。

又南過宜城縣東,夷水出自房陵縣,東流注之。

庾仲雍曰:夏口亦曰沔口矣。《尚書·禹貢》雲:漢水南至大彆入江。《春秋左傳·定公四年》,吳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彆至於大彆。京相璠《春秋地盤名》曰:大彆,漢東山名也,在安豐縣南。杜預《釋地》曰:二彆近漢之名,無緣乃在安豐也。按《地說》言,漢水東行,觸大彆之陂。南與江合,則與《尚書》、杜預符合,但今不知地點矣。

蘇伯阿望氣處也。光武之征秦豐,幸舊邑,置酒極歡。張平子覺得真人南巡,觀舊裡焉。《東觀漢記》曰:明帝幸南陽,祀舊宅,召校官後輩作雅樂,奏《鹿鳴》,上自禦塤篪和之,以娛來賓,又於此宅矣。白水又西合濜水,水出於襄鄉縣東北陽中山,西逕襄鄉縣之故城北。按《郡國誌》,是南陽之屬縣也。濜水又西逕蔡陽縣故城東,西南流注於白水,又西逕其城南。建武十三年,世祖封城陽王祉世子本為侯國。應劭曰:蔡水出蔡陽,東入淮。今於此城南,更無彆水,惟是水能夠當之。川流西注,苦其不東,且淮源停滯,江山無相入之理,蓋應氏之誤耳。洞水又西南流注於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