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沔水下(1)[第4頁/共6頁]
潛水
南入於江。
又東南至新野縣。
又東北出居巢縣南。
又東至會稽餘姚縣東入於海。
又東過牛渚縣南,又東至石城縣,《經》所謂石城縣者,即宣城郡之石城縣也。牛渚在姑熟、烏江兩縣界中,於石城東北減五百許裡,安得逕牛渚而方屆石城也蓋《經》之錯誤也。
謝靈運雲:具區在餘姚,但是餘暨是餘姚之彆號也。今餘暨之南,餘姚西北,浙江與浦陽江同會歸海。但水名巳殊,非班固所謂南江也。郭景純曰:三江者,岷江、鬆江、浙江也。然浙江出南蠻中,不與岷江同。作者述誌,多言江水至山陰為浙江。今南江枝分曆烏程縣,南通餘杭縣,則與浙江合。故闞駰《十三州誌》曰:江水至會稽與浙江合。浙江自臨平湖,南通浦陽江,又於餘暨東,合浦陽江,自秦望分撥,東至餘姚縣又為江也。東與車廂水合,水出車廂山,乘高瀑布,四十餘丈,雖有水旱,而澍無增減。江水又東逕黃橋下。臨江有漢蜀郡太守黃昌宅,橋本昌建立也。昌為州書佐,妻遇賊相失,後會於蜀,複修舊好。江水又東逕緒山南。虞翻嘗登此山四望,誡子孫可居江北,世有祿位,居江南則不昌也。然住江北者,接踵代興,時在江南者,輒多淪替。仲翔之言為有征矣。江水又逕官倉,倉本日南太守虞國舊宅,號曰西虞,以其兄光居縣東故也。是地即其雙雁送故處。
《地理誌》毗陵縣,會稽之屬縣也。丹徒縣北二百步有故城,本毗陵郡治也。
湍水自白牛邑南,建武中,世祖封劉嵩為侯國。東南逕安眾縣故城南,縣本宛之西鄉,漢長沙定王子康侯丹之邑也。湍水東南流,涅水注之。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東南逕涅陽縣故城西。漢武帝元封四年,封路最為侯國。王莽之所謂前亭也。應劭曰:在涅水之陽矣。縣南有二碑,碑字紊滅,不成複識,雲是《左伯豪碑》。涅水又東南逕安眾縣,堨而為陂,謂之安眾港。魏太祖破張繡因而處,與荀彧《書》曰:繡遏吾歸師,迫我死地。蓋於二水之間,覺得沿涉之艱阻也。涅水又東南流注於湍水。
湍水出酈縣北芬山,南流過其縣東,又南過冠軍縣東。
湍水
《尚書·禹貢》彙澤也。鄭玄曰:彙,回也。漢與江鬥,轉東成其澤矣。
舊去江三裡,岸稍毀,遂至城下。城北有揚州刺史劉繇墓,淪於江。江即北江也,《經》書為北江則可,又言東至餘姚則非,考其逕流,知《經》之誤參。《地理誌》曰:江水自石城東出,逕吳國南,為南江。江水自石城東入為貴口,東逕石城縣北,晉太康元年隸宣城郡,東合大溪。溪水首受江北,逕其縣故城東,又北入南江,南江又東,與貴長池水合,水出縣南郾山,北流為貴長池。池水又北注於南江。南江又東,逕宣城之臨城縣南,又東合涇水。南江又東,與桐水合。又東逕安吳縣,號曰安吳溪。又東,旋溪水注之。水出陵陽山下,逕陵陽縣西,為旋溪水。昔銍縣人陵陽明子明釣得白龍處。後三年,龍迎子明上陵陽山,山去地千餘丈。後百餘年,呼山下人,令上山半,與語溪中。子安問子明釣車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