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沔水下(2)[第1頁/共6頁]
均水發源弘農郡之盧氏縣熊耳山,山南即修陽、葛陽二縣界也。雙峰齊秀,望若熊耳,因覺得名。齊桓公召陵之會,西望熊耳,即此山也。太史公司馬遷皆嘗登之。縣即析縣之北鄉,故言出析縣北山也。均水又東南流逕其縣下,南越南鄉縣,又南流與丹水合。
均水出析縣北山,南流過其縣之東。
白水出朝陽縣西,東流過其縣南。
《山海經》曰:淮出餘山,在朝陽東,義鄉西。《尚書》:導淮自桐柏。
粉水導源東流,逕上粉縣,取此水以漬粉,則皓耀鮮潔,有異眾流,故縣水皆取名焉。
又東過廬江安風縣東北,決水從北來注之。
粉水至築陽縣西而下汪於沔水,謂之粉水口。粉水旁有文將軍塚,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修麗。閭丘羨為南陽,葬婦,墓側,將平其域,夕忽夢文諫止,羨不從。後羨為楊佺期所害,論者覺得文將軍之崇也。
又西至新野縣,南入於淯。
又東過穀邑南,東入於沔。
東入於淯。
昔常珍奇自懸瓠遣三千騎援義陽行事龐定光,屯於溮水者也。溮水東南流,曆金山北,山無樹木,峻峭層峙。溮水又東逕義陽故城北,城在山上,因倚陵嶺,週迴三裡,是郡昔所舊治城。城南一十五步,對門有天井,週一百餘步,深一丈。
縣故蔣國周公以後也。《春秋·文公十年》,楚王田於孟諸,期思公複遂為右司馬,楚滅之覺得縣。漢高帝十二年,以封賁赫為侯國。城之西北隅,有楚相孫叔敖廟,廟前有碑。淮水又東北,淠水注之,水出戈陽縣南垂山。西北流曆陰山關,逕二城間,舊有賊難,軍所頓防。西北出山,又東北流,逕新城戍東。又東北得詔虞水口,西北去弋陽虞丘郭二十五裡,水出麵山,東北流,逕詔虞亭東,而北入淠水。又東北注淮,俗曰白鷺水。
澧水又西北合溲水出湖陽北山。西流北屈,逕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比水自下,亦通謂之為派水。昔漢光武破甄阜、梁丘賜於比水西,斬之於斯水也。比水又南,趙、澧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謝水注之。水出謝城北,其源藐小,至城漸大。城週迴側水,申伯之都邑,《詩》所謂申伯番番,既入於謝者也。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為謝陽侯,即其國也。但是是水即謝水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時人目之為渟瀯水,城戍又以渟瀯為目,非也。其城之西,舊棘陽縣治,故亦謂之棘陽城也。謝水又東南逕新都縣,左注比水。比水又西南流,逕新都縣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國誌》覺得新野之東鄉。故新都者也。
闞駰言晉太初中,割南陽東鄙之安昌、平林、平氏、義陽四縣,置義陽郡於安昌城。又《太康記》、《晉書隧道記》,並有義陽郡,以南陽屬縣為名。漢武帝元狩四年,封北地都尉衛山為侯國也。有九渡水注之,水出雞翅山,溪澗瀠委,沿溯九渡矣。其猶零陽之九渡水,故亦謂之為九渡焉。於溪之東山有一水,發自山椒下數丈,素湍直注,頹波委壑,可數百丈,望之若霏幅練矣,下注九渡水,九渡水又北流注於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