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水經注 - 第74章 沔水下(3)

第74章 沔水下(3)[第2頁/共3頁]

後漢九江郡治。時多虎災,百姓苦之,南陽宗均為守,退貪殘,進忠良,虎悉東渡江。

又東過當塗縣北,會聚濄水從西北來注之。

又東北至九江壽春縣西,沘水、泄水合北注之。又東,潁水從西北來流注之。

淮水又北逕下蔡縣故城東,本州來之城也。吳季劄始封延陵,後邑州來,故曰延州來矣。《春秋·哀公二年》,蔡昭侯改過蔡遷於州來,謂之下蔡也。淮之東岸,又有一城,即下蔡新城也。二城對據,翼帶淮汶。淮水東逕八公山北,山上有老子廟。淮水曆潘城南,置潘溪戍。戍東側潘溪,吐川納淮,更相引注。又東逕梁城,臨側淮川,川左有湄城。淮水左迤為湄湖。淮水又右納洛川於西曲陽縣北,水分閻溪,北絕橫塘。又北逕蕭亭東,又北,鵲甫溪水入焉。水出東鵲甫穀,西北流逕鵲甫亭南,西北流注於洛水。北逕西曲陽縣故城東,王莽之延平亭也。應劭曰:縣在淮曲之陽,下邳有曲陽,故是加西也。洛澗北曆秦墟,下注淮謂之洛口。《經》所謂淮水過壽春縣北,肥水從縣東北注者也。蓋《經》之謬矣。考川定土,即實為非,是曰洛澗,非肥水也。淮水又北逕莫邪山西,山南有陰陵縣故城。漢高祖五年,項羽自垓下,從數百騎,夜馳渡淮,至陰陵,丟失道左,陷大澤,漢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及之於斯縣者也。案《地理誌》,王莽之陰陸也。

川流泄注於決水之右,北灌安風之左,世謂之安風水,亦曰窮水,音戎,並聲附近,字隨讀轉。流結為陂,謂之窮陂。塘堰雖淪,猶用不輟,陂水四分,稼穡用康。北流注於淮。京相璠曰:今安風有窮水,北入淮。淮水又東為安風津,水南有城,故安風都尉治。後立霍丘戍,淮中有洲,俗號關洲,蓋津關地點,故斯洲納稱焉。《魏書·國誌》有曰:司馬景王征毌丘儉,使鎮南將軍、豫州刺史諸葛誕從安風津先至壽春。儉敗,與小弟秀藏水草中。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斬之,傳首京都,即斯津也。

又東過鐘離縣北。

又東過壽春縣北,肥水從縣東北流注之。

然丹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之,言夷田在濮水西者也。但是濮水即沙水之兼稱,得夏肥之通目矣。漢桓帝永興元年,封大將軍梁冀孫桃為侯國者也。夏肥水自縣,又東逕思善縣之故城南,漢章帝章和三年分城父立。夏肥水又東為高陂,又東為大漴陂。水出分為二流,南為肥水,北為雞陂。夏肥水東流,左合雞水,水出雞陂,東流為黃陂,又東南流,積為茅陂,又東為雞水。《呂氏春秋》曰: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投之雞水是也。雞水右會肥水而亂流東注,俱入於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