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資水(1)[第3頁/共4頁]
又東北過泉陵縣西。
盤石或大或小,臨水,石悉有跡,其方如印。累然行列,無筆墨,如此可二裡許,因名為印石也。湘水又北逕衡山縣東,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句紫蓋,一名石囷,一名芙蓉,芙蓉峰最為竦傑,自瞭望之。蒼蒼隱天。故羅含雲:望若陣雲,非清齊素朝,不見其峰。丹水湧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經》謂之岣嶁山,為南嶽也。
又東北太重安縣東。又東北過酃縣西,承水從東南來注之。
縣有關羽瀨,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寧故壘。昔關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因而水。寧謂肅曰:羽聞我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矣。羽夜聞寧處罰,曰興霸聲也,遂不渡。茱萸江又東逕益陽縣北,又謂之資水。應劭曰:縣在益水之陽。今無益水,亦或資水之殊目矣。然此縣之擺佈,到處有深潭,漁者鹹輕舟委浪,謠詠相和。羅君章所謂其聲綿邈者也。水南十裡,有井數百口,淺者四五赤,或三五丈,深者亦不測其深。陳腐相傳,古人以杖撞地,輒便成井。
又東北過洮陽縣東。
東北過夫夷縣。
又東北過益陽縣北。
湖即洞庭湖也。所入之處,謂之益陽江口。
東北過湘南縣南,又東北至臨湘縣西南,東入於湘。
越城嶠水,南出越城之嶠,嶠即五嶺之西嶺也。秦置五嶺之戍,是其一焉。
漣水自湘南縣東流,至衡陽湘西縣界,入於湘水也。於臨湘縣為西南者矣。
漢長沙定王分覺得縣,武帝元朔五年,封王中子買為舂陵侯。縣故城東又有一城,東西相對,各方百步。陳腐相傳,言漢家舊城,漢稱猶存,知是節侯故邑也。城東角有一碑,筆墨缺落,不成複識。東南三十裡另有節侯廟。都溪水又南逕新縣東。縣東傍都溪,溪水又西逕縣南,左與五溪俱會。縣有五山,山有一溪,五水會於縣門,故曰都溪也。都溪水自縣又西北流,逕泠道縣北,與泠水合。水南也九疑山,北流逕其縣西南,縣指泠溪以即名,王莽之泠陵縣也。泠水又北流注於都溪水,又西北入於營水。營水又北流入營陽峽,又北至觀陽縣而出於峽。大小二峽之間,為沿溯之極艱矣。營水又西北,逕泉陵縣西,漢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長沙定王子節侯賢之邑也。王莽名之曰溥潤,零陵郡治故楚矣。漢武帝元鼎六年分桂陽置。太史公曰:舜葬九疑,實惟零陵,郡取名焉,王莽之九疑郡也。下邳陳球為零陵太守,桂陽賊胡蘭攻零陵,激流灌城,球輒於內,因陣勢反決水淹賊,相拒不能下。縣有白土鄉。《零陵先賢傳》曰:鄭產,字景載,泉陵人也。為白土嗇夫。漢末多事,國用不敷,產子一歲,輒出口錢,民多不舉子。產乃敕民勿得殺子,口錢當自代出。產言其郡、縣,為表上言,錢得除,改名白土為重生鄉也。《晉書隧道誌》曰:縣有香茅,氣甚芬香,言貢之以縮酒也。營水又北流注於湘水。湘水又東北與應水合,水出邵陵縣曆山,崖登險阻,峻崿萬尋,澄淵湛於下,應水湧於上。東南流逕應陽縣南,晉分觀陽縣立,蓋即應水為名也。應水又東南流,逕有鼻墟南。王隱曰:應陽縣本泉陵之北部,東五裡有鼻墟,言象所封也。山下有象廟,言甚有靈,能興雲雨。餘所聞也,賢人之神曰靈,賢人之精氣為鬼,象生不惠,死靈何奇乎?應水又東南流而注於湘水。湘水又東北得氵毛口,水出永昌縣北羅山。東南流逕石燕山東,其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