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我東廠可不是唬人的[第1頁/共3頁]
錦衣衛世人都停下了腳步,那百戶上前數步,打量了眼崔應元手中的駕貼,倒是不接,隻悶聲道:“此案乃錦衣衛督辦,與你東廠有何乾係?”
隻是到本朝,這登聞鼓倒是很少有人敲,意味意義多於實際意義。這登聞鼓院亦變成了各地上告百姓遞狀地點,跟魏良臣宿世接訪部分性子一樣。
刑部分前自有值守兵丁,倒是五城兵部司的兵。
說到這,頓了下,朝崔應元及正走過來的東廠世人搖了點頭,揚聲道:“駱多數督有令,王、孔二犯乃欽犯,非有聖旨,任何人不得提走!東廠世人速速退走,不得擅闖天牢重地!”
刑部在皇城之西的宣武門辦公,與都察院、大理寺二衙並在一條街上,但離都察院和大理寺又遠了些,以是又稱“西曹”。
聽了這話,眾錦衣衛校尉也是精力大振,均覺刹時高出東廠多少頭來,頗是揚眉吐氣。
說完,就見麵前番子身厥後了一年青人,衝著他乾笑一聲:“錦衣衛倒是威風,隻不過我東廠的駕貼可不是用來唬人的。”
但這兩日來京中本就官差齊出,廠衛於各門盤問搜捕的緊,百姓倒是見怪不怪。且是以案影響,街上也冇有多少行人,倒是免了擾民之嫌。
刑部大牢雖說是天牢,但實際占地並不大,因為關在刑部大牢的犯人主如果京畿一帶的極刑犯。
都城裡的犯人但是夠不上斬立決的,普通都關在順天府的牢中,享用不到天牢報酬。每年的極刑犯都有秋決,故而秋決前關押的極刑犯實在也冇多少,以是冇需求占多大地,建多少牢房。
隨行的便有那先前投效的番子崔應元,另有三課百餘番子,領隊的是都是司房。
魏良臣掌控東廠以後,遂當即持駕貼騎馬趕往刑部,要提欽犯王曰乾和孔學。
錦衣衛帶隊的是個百戶,見著一世人正向大牢奔來,忙上前喝了聲:“天牢重地,來人止步!”
“東廠的又如何,冇有聖旨,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能進!”那百戶嘲笑一聲,語氣非常高傲。
所謂刑部大牢,也稱天牢,和詔獄關押的是經天子下旨訪拿的官員分歧,關押於刑部大牢的都是經有司覈驗的犯人,內裡甚麼人都有,但無一例外都是極刑犯。
故魏良臣宿世讀史時,常歎大事都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鞭策。
崔應元叨教是否入內,魏良臣點頭說不必入刑部,但去天牢提人便可。
當下傳令眾番子隨他去刑部大牢提人。
崔應元冇想到對方連東廠的駕貼都不接,還態度如此倔強,想到魏公公就在前麵看著,當下大怒,上前喝道:“你看清楚了,我們但是東廠的!”
朝廷於此設立登聞鼓院的目標是供上京告狀百姓伐鼓鳴冤用的,《大明律》規定,若百姓伐鼓則值守官員必須頓時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