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5月26日小雨轉中到大雨 芙蓉塘外有輕雷[第1頁/共4頁]
福王輕歎一聲:“不消想了,這必然又是那小子的主張,讓我寶貝女兒拋頭露麵的。”
算起來實在並不是因為能賺多少錢,而是廬州的政策能夠包管他們不會虧蝕,在不虧蝕的前提下小賺一點那不管是對大販子還是小商戶來講都是頂好的事情。
至於巡六部,這個就比較可駭了,幾近就等因而奉告統統人“這小我是我看上的”,普通來講是非常不明智的行動,但也不是冇有好處,那就是如果冇有正兒八經的才氣,很快就會被人摘出弊端洗濯出宦海。
“不過如許一來倒也是功德,用不著本王自汙了。”福王悄悄點頭道:“天下人可都曉得本王現在是個鑽錢眼裡一身銅臭的狗王爺了。”
之前這個也算是頂尖的賬房先生實在是有瞻望的,就是當哀鴻到來以後,廬州城內會呈現一波物質完善,終究導致錢不抵錢,但現在這個環境卻並冇有呈現,固然物價略有上漲但仍在可接管的範圍以內。
大量的錢銀通貨並不消於貿易而是用於給哀鴻發放人為,以工代賑,產出的資本和質料則在他們的中轉下變成了物質,由福王爺囤積並按需投放入市。
麵對暴怒的天子,戶部尚書在那戰戰兢兢的說道:“官家,這賬目反正都對不上,這裡頭的錢銀不知怎的就冇動,但每日那東西倒是進收支出。前日府庫中支出僅為一萬三千三百貫,是為修橋補路之資。但來回接入的流水卻有千萬貫之多。”
“朕讓你算賬,你倒好,全部戶部百餘人下來,生生給朕算差了一千二百萬貫的賬出來。一千二百萬貫啊,這一年賦稅讓你給刨掉了十之一二,你另有臉奉告朕是福王的賬錯了?人家的票據報來,一筆筆的曆曆在目,怎的到你們手上就錯成這副模樣?”
可如果抗過了這刀斧加身,那這個兩任縣官、巡完六部的宋北雲很能夠在三十歲的時候位極人臣,成為大宋的頂級權臣。
而與此同時,金陵城的皇宮中,趙性也在來回踱步,身邊是滿臉惶恐的戶部尚書。
“老奴遵旨。”
“回千歲,公主殿下本日調集天下之讀書人,說是要給他們傾銷一番廬州的特產。”
因為這類調控和重重的貿易辦法,現在的廬州已經成為貿易鼎盛的地區,大草原上的羊、金遼的米、江西的魚豬等等物質就如潮流普通的在往這裡湧來。
趙性接過帳本慢條斯理的翻閱了起來,看了一會兒以後,合上帳本說道:“我這福王叔啊,真的是這大宋最後一根柱子,冇了他,大宋怕是要倒了。”
至於其他的東西,更是因為哀鴻的出產隊、公社逐步走上正軌而變得愈發充分,導致明顯來了很多張要用飯的嘴,卻並未呈現糧食擠兌的環境。
“行了,那點錢不算甚麼,我就問你事辦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