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機巧(二)[第1頁/共4頁]
那孔明生性磊落,又久居林下,向來不拘末節,聞言之下毫不推讓,拱手說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隻求黃老先生莫怪冒昧!”
一縷簫音,帶著刻骨的空靈幽幽傳來,有竹影的搖擺多姿、有河道的纏綿溫存、有舒緩的、長滿青草的山坡,有牛背上嬉鬨的短笛。簫聲起,彷彿是轉刹時將一幅幅山野丹青稀釋而來,在孔明的腦海中一一揭示。
火線是一帶高崗,舒緩的斜坡上,一片密林鬱鬱蔥蔥,一角飛簷翹出林外,在陽光下反悄悄地反射著溫和的光彩。
琴音愈強,劍勢更疾,而那一縷舒緩的簫音,卻變得如有若無。
孔明會心,一拱手:“不敢!老先生請自便!孔明來去自如,老先生也不必講很多虛禮。請請請!”
那是一份溫馨的悠然。
黃英轉頭看看父親,然後轉頭對孔明笑道:“先生何必如此自謙?聽先生詩中之意非常蕭索,卻也有約求之意,小子鄙人,倒能夠代為傳達一下。嗬嗬!嗬嗬!”
孔明此時已經明知這些不過是野生所造的玩偶,見到這般氣象以後,更是對那位製造玩偶之人充滿了佩服。他曉得玩偶仆人既然安排本身坐下,又讓這兩個小丫環擺出瞭如許的姿勢,很較著是想給本身演出一點甚麼節目。固然他此時已經有些心不在焉,對於這些玩偶的興趣遠遠不如那位幕後仆人來得激烈,但是客隨主便,他卻也不好顯得過分暴躁。
因為此時那位操琴的小丫環的十指蘭花猛地落下,琴絃間鏗鏘狠惡,就彷彿俄然間有千軍萬馬從她的十指之間奔騰而來,氣勢澎湃,勢不成擋。
他的目光在黃英和黃承彥父子二人胸有成竹的臉上掠過,最後定格在那位侍立一旁的丫環身上,口中曼聲吟道:“仗劍江湖遊,風雨傲中州,詩心常相伴,琴音伴孤舟。一驢能合騎?六犬吠九幽。小婢綽約在,蕭曲移魂走!孔明低劣,豈敢當蜜斯如此謬讚!”
如許的一名女子的傾慕和讚成,或許恰是現在的孔明所最為需求的;如許的一名臂助,也恰是巴望和急於實現人生抱負和抱負的孔明最為期許的。
孔明站起家,走到草堂後門處負手而立。卻見後門外不遠處倒是一座小小的水池,岸邊也是一叢竹,不過倒是那種細細的、斑班駁駁的湘妃竹。粼粼的波光中,倒影如畫,十餘條彩色的錦鯉正悠然嬉遊。一座精美的草房掩映在竹影之間,若隱若現,全部小院顯得喧鬨而幽然。
但塵凡滾滾,渾濁橫流,又豈能容得下一人單獨清淨於塵凡以外?
肅殺當中,風月暗生,猶有春情。
簫音低徊,方陣沉寂,數千人的沉默,愈發映托出這孤單山林,吹簫之人的孤潔和淒清。
但不管如何,那是一名女子。
那一朵嬌弱的黃花就在方陣正中最前端的那一名黑衣將軍最後落下的馬蹄前不敷三步,瑟瑟顫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