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隋唐演義 - 第16章 秦叔寶歸家侍母 齊國遠截路迎朋

第16章 秦叔寶歸家侍母 齊國遠截路迎朋[第1頁/共6頁]

五倫當中,生我者親,知我者友;若友亦不能成人之孝,也不成稱相知。叔寶在羅府時,隻為思親一念,無慮功名,原是能孝的,不知在那要全他孝的朋友,其心更切。如那單雄信,因珍惜叔寶身材,不使同樊建威回籍,後邊惹出皂角林事來,發配幽州,使他母子隔斷,心甚不安。但配在幽州,去處又由不得,雄信真有力冇著處。及至有人報知叔寶回潞州搬取行囊,雄信心中快然,忖道:“此番必來看我!”辦酒倚門等待。因想三人步行遲緩,比及月上東山,花枝亂影,忽聞林中馬嘶。雄信高言問:“但是叔寶兄來了?”佩之答道:“恰是。”雄信鼓掌大笑,真是月明千裡故交來。到莊相見聯袂,喜動色彩。得佩之、國俊陪來最好。到莊上馬卸鞍,搬行李入書房,取拜氈與叔寶頂禮相拜。家童抬過酒來,四人退席坐下。

話說那越公楊素的壽誕,外京藩鎮官姑息謙虛,不過官銜禮單,如何用個壽表?他也不是上位文天子之弟,乃突厥可汗一種,在隋有軍功,賜禦姓為楊。他出為大將,曾平江南,入為丞相,官居仆射,寵冠百僚,權傾中外。文帝與他言聽計從。因他廢了太子,囚了蜀王,在朝文武,在外藩鎮,半出他門。以此天下官員,以貴爵尊之,差官賚禮,俱用壽表。

李如珪叮嚀部下,抬秦爺行李上山。眾豪傑各上馬,邀叔寶同上少華山。入關到廳敘禮,伯當即引手告罪,擺酒與叔寶拂塵洗塵。叔寶與伯當敘闊彆寒溫,叔寶將皂角林傷人問罪,遠戍幽州,遇親汲引帥府至回籍,承羅公薦在來公標下為旗牌官,細細備說。“今奉本官調派,齎送禮品,趕來年正月十五長安楊越公府中拜壽。剛纔齊兄見教,得會諸兄,實三生之幸。”因問李玄邃蹤跡。伯當道:“他因楊越公公子相招而去,想也在長安。”叔寶又問道:“伯當,你緣安在此?”伯當道:“小弟是以山顛末,蒙齊、李二弟相留。已修書雄信,要去過節盤桓。本日遇見兄長進長安公乾,卻就鼓起小弟這個興來,不往單二哥處去了,陪兄長安齎賀,就去看燈,兼訪玄邃。”叔寶是個多情的人,道:“兄長有此歡暢,同業極妙。”齊國遠、李如珪開言道:“王兄同業,小弟願隨鞭鐙。”叔寶卻不敢遽然抵擋,心中暗想:“王伯當偶在綠林中走動,倒是個斯文人,進長安冇有滲漏處。這齊國遠、李如珪,倒是兩個鹵莽滅裂之人;若同他到長安,定要惹出一場不軌的事來,定然涉及於我。”卻又不好劈麵說他兩個去不得,隻得用裝點之語,對齊、李二人道:“二位賢弟不要去。王兄他是不愛功名繁華的人,棄了出息,浪遊湖海。我看此山關隘,城垣房屋殿宇,端方森雄,倉廩充足,又兼二兄本領高強,人丁矯健,隋朝將亂之秋,舉少華之眾,則隋家國土可分;事即不果,退居此山,足以養老。若與我同進長安看燈,不過是兒戲的小事。京行要一個月方回,世人散去,二位返來,將何為底子?當時卻歸怨於秦瓊。”齊國遠以叔寶為誠篤之意,卻也遊移。李如珪卻大笑道:“秦兄小覷我與兄弟,莫非我們自幼習技藝時節,就要落草為寇?也隻為粗鄙,不能習文,隻得習武。遠因奸臣當道,我們冇何如,同這班人嘯聚此山,待時而動。兄倒說我二人,在此打家劫舍,養成野性,進長安恐怕不遵兄長束縛,惹出禍來,貽害仁兄。不領我們去是正理,若說恐小弟們無所歸著,隻是小覷我二人了,是要把綠林做畢生了。”把個叔寶說個透心涼,隻得改口道:“二位賢弟,如果這等多心,大師同去便罷了。”齊國遠道:“同去再也無疑。”叮嚀嘍囉清算戰馬,選了二十名矯健嘍囉,揹負包裹行李,帶盤費銀兩。叮嚀山上其他嘍囉,不準私行下山。秦叔寶也去紮縛那兩個健步,不成泄漏,大師有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