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驢磨磨麥 囊沙決水(1)[第1頁/共3頁]
子西號哭諫曰:“楚之宗廟、陵墓俱在郢都,王若棄城而去,不成複入矣。”
楚昭王老是思惟極度,得了一柄湛盧劍,不深問情由,自覺悲觀,一心隻恃天意,整日做那霸諸侯、王天下的好夢;現在勁敵壓境,則又悲觀絕望,毫無拒敵信心。執意隻在逃命。
昭王悲歎道:“吳因糧於我,何患乏食?晉人一呼,頓、胡皆往,吳兵西下,唐、蔡為導,楚之宇下,儘已離心,不叮恃也。”
第一隊兵丁趕築“驢城”,伍子胥與蔡昭侯又帶第二隊兵丁繞道西行,來到麥城以西七八裡路的處所,一樣以槍劃地,依線築城,隻是這座城的形狀分歧於“驢城”,滾圓滾圓的,酷似石磨。依形定名,不消說,這該喚做“磨城”。東驢西磨,中間是固若金湯的麥城,蔡昭侯心中彷彿明白了甚麼,伍子胥這是在仿照著驢拉磨轉,磨麥為粉而霸占麥城,但是偌大的一座麥城,就憑這小小的“驢”、“磨”二城,如何個磨法呢?他不甚瞭然。本欲啟唇動問,但怕這是軍事奧妙,更怕伍子胥笑他笨拙,話到舌尖,又嚥了下去。
昭王召沈尹戌之子沈諸梁,領回其父首級,厚禮安葬,封沈諸梁為葉公。麵對吳兵即將逼近郢都,楚廷高低,定見分歧,歸結起來可有四派觀點:一是逃,二是守,三是戰,四是先戰後守,最後逃脫。楚昭王則是主張棄城西逃的一個,他說:“楚之所恃,江漢為險,今已失險,吳師朝夕將至。安能束手就擒!……”
伍子胥回至營寨,翻來覆去,一夜未曾閤眼,但卻一籌莫展。軍務纏身,冇法分開,第二天,伍子胥派蔡昭侯趕赴紀南城,向孫子陳述環境,就教攻城良策。日落傍晚,蔡昭侯返來,帶回孫子畫的一幅丹青。伍子胥展畫於案,幾次賞玩,不解其意。這是一張驢磨磨麥圖,一間小小的磨房,正中一盤大大的石磨,磨上套著一頭驢,磨頂裝有漏鬥,鬥裡盛滿了麥子,驢走磨轉,麥屑紛繁而下。莫非這是孫子授我破城之策?但是,這驢拉磨,磨麥子,跟攻城有甚麼乾係呢?伍子胥百思不得其解,急得搓手搔頭,捶胸頓足,拉磨的驢似的團團亂轉。轉著轉著,一個“麥”字,鑰匙似的翻開了貳心靈上的鏽鎖——將麥城當麥子,隻要有一盤磨,再有一頭驢,漸漸地磨,就能夠把麥城磨掉。倘給這攻城之策取一個名字,就叫做“驢子磨麥計”。
公子申則說:“臣等悉師拒敵,戰而不堪,走猶未晚。”
伍子胥率兵東行數日,直來到離麥城十五裡的一座山下安營紮寨。營寨紮定,伍子胥與蔡昭侯帶人微服窺伺,看麥城究竟如何堅毅,如何難攻。一行十數人,穿密林,過溪澗,來到麥城腳下,攀上一個高阜,埋冇於樹木背後,把麥城的地理位置、四周環境、城池特性、城上防備看了個一清二楚。這是一座新城,不但城牆高,城池深,城牆的磚又特彆豐富。城門緊閉,城牆上旗號密佈,戈戟如林,守城的兵丁大家弓上弦,個個刀出鞘。伍子胥邊看邊想,鬥巢真不愧是楚之名將,這城上的防備充分辯明,他確是智勇雙全,能攻善守,有他坐陣城內批示,欲攻而克之,難於上彼蒼!攻既不成,何不圍困?圍也不成,伍子胥內心清楚,這一帶盛產小麥,故而這座城叫作麥城,城裡不但有多量存糧,另有大片耕地,歉收一季,可飽數年,如許的城,何懼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