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饑不擇食 膩欲求淡(1)[第1頁/共3頁]
孫子進了郢都以後,顧不得追逐緝捕流亡的楚昭王及其重臣,第一件事便是從速派人去開壩放水,不能讓百姓老是受水淹之苦。接著為眾將記過,出榜安民,盤倉查庫,安設降兵,施助哀鴻。同時派專人等待王宮,集宮中職員於後宮,不得隨便出入。放水的兵丁仍乘竹筏木筏到赤湖,將四周以沙囊堆砌的壩挖開幾個缺口,先讓赤湖裡的水從四周往外淌,淌到其他河道溝塘裡去,然後注入漳江,再把那條新挖的河道堵塞,赤湖裡的水就隻出不進了。雨過晴和,不到三天,大水全都退了,故鄉、村落、河道、門路、樹木又規複了本來的麵孔。直到這時,孫子纔派伍子胥驅逐吳王闔閭進城。
自郢都淪陷今後,伯嬴太後閉門不出,整日反鎖房門,進飲食從視窗遞進遞出。她將一柄短劍置於身邊,倘如有吳兵破門而入,對她懷有歹意,她便拔劍自刎。
闔閭非常憂愁地說:“吾軍就此止步,令楚王隨城生聚經驗,無異於縱虎歸山。”
闔閭對孫子的這一戰略很感興趣,催促道:“元帥請言其詳。”
本來楚平王曾殛斃忠臣鬥子旗,鄖城守將鬥懷是鬥子旗的宗子,與鬥辛是堂兄弟。楚昭王一行到達鄖城後,鬥懷即起殺昏君為父報仇之念,並向堂兄鬥辛透露了本身的心跡,鬥辛攻訐道:“王為父臣為子,父殺其子,有何仇可報?眼下楚王流浪,殺君有悖仁義;楚之宗廟社稷,繫於昭王一身,殺昭王斷楚後嗣,有悖孝道。如此不仁、不義、不孝之舉,傷天理,害大倫,弟何可為之!望弟徹悟,沉思熟慮。”鬥懷聞言大為不悅,悶不吭聲半日,憤然拜彆。鬥辛終不放心,恐出不測,暗守於昭王寢室以外,見鬥懷肝火沖沖地奔來,躡手躡腳尾隨厥後,於千鈞一髮之際救昭王一命。
隨城百姓忠於楚王,誠懇歡迎了他,願為楚王複國而戰,主動構造起來,趕製兵器,操兵習武,等候楚王號令征召,楚昭王大為打動,捲土重來的信心實足。
孫子所派密探,大家機警,個個聰敏,一到隨城,即潛入宮邸,任居要職,一方麵施恩於民,不竭鼓吹吳王德政,以收反間結果,令群眾思疑楚昭王。時隔不久,隨城群眾,除了忠貞老臣、鄉野碩儒以外,年青無識者多被密探的蜜語甘言所惑,紛繁偏向吳國。密探見機會成熟,奧妙傳下佈告:活捉楚王者,重賞黃金百兩,吳王親封顯官。“佈告”傳出,隨城青年躍躍欲試,有的說:“我們活捉楚王,到吳國儘享繁華繁華去!”有的道:“是呀,不然的話,像我們這些人,永無出頭之日。”相互群情紛繁,一唱一和。大哥的有識之士和忠貞不二的老臣,則以為青年人懵懂無知,隻圖麵前的好處,叛變楚王恩德,實在是大逆不道。有的老臣將民情反應給楚王,並奏請楚王移往三百裡外的深山出亡。楚昭王納群臣之諫,前去深山暫避。並派人漫衍謊言:“楚昭王於數日前逃往中原,誰也難以捉到。”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