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他從末世來 - 第八四四節 嬌女牽手

第八四四節 嬌女牽手[第1頁/共4頁]

東壁牆上鑲嵌一塊史河法義子史德威《家祭文》碑,讀來動人至深。

有邵力子先生題寫的“巨星臨叔世,大節曆艱關。久抱師門慟,難返國步孱。蕪城刑白馬,梅嶺瘞玄冠。異代昭忠烈,長輝一片丹。”

內柱懸朱武章撰、李亞如書的楠木楹聯:“時勢類殘棋,楊柳城邊懸夕照;衣冠複古處,梅花冷傲伴孤忠”。

門外是聞名的梅花嶺土阜,太湖石環繞的山坡上遍植臘梅,嶺上嶺下遍植著春梅、臘梅和冬梅。嶺南一池碧水,假山堆疊,園林雖小,意趣盎然。四周春梅、白玉蘭、廣玉蘭、桂花、瓊花、天竹、芍藥等花木,裝點其間。

廳內稀有幅書畫作品,多以梅與鶴為題材。此中史可法書法春聯:“自學古賢臨靜節,唯應野鶴識高情。”筆走龍蛇,氣韻活潑。“千裡遇師從床笫,平生報國托文章。” 筆力遒勁、豪宕激越。

從饗堂後門步出,前麵是史可法墓園。粉牆黛瓦,三堂墓門,一對小巧的石獅,顯得寂靜厲穆,傳聞是宋朝遺物。門楣上刻有隸書“史忠正公墓”五個大字。女貞子掛滿枝頭,筆竹瘦約堅勁,數株梅花結滿寒枝,含苞待放。

水月庵前問水月;江天寺外看江天。

遐想明末朱由崧弘光小朝廷,天子昏聵,文恬武嬉,奸佞當道。史公滿腔報國之情,卻鬱鬱不得誌。被架空回揚途中,站在燕子磯頭,悲憂苦恨交集。

跨太高高的門檻步入門庭,兩株參天銀杏枝葉紛繁,濃烈蔽日,烘托饗堂,高古莊嚴。暮秋的陽光漶漫,風兒裹挾著片片銀杏葉,如蝶飛舞,紛繁落在主廳飧堂前。

從衣冠塚向東,墓園中間有一座月洞門,門上鑲有“梅花嶺”三字,走進洞門,內裡是一座低矮的土山

雲紋形落地梅花罩槅,枝乾蒼勁,梅花滿樹,加上史公像後的一塊漢白玉碑石烘托,好似月下的梅花叢中端坐著史公。泥像兩側是郭沫若先生題寫春聯“騎鶴樓下難忘旬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土山是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揚州太守吳秀疏浚古城河,將挖出的淤泥堆積成嶺。嶺上遍植梅花,每到深冬和初春季候,梅花淩寒獨放,暗香四溢,故名梅花嶺。當初史可法抗清泣血誓師也曾在此嶺。

饗堂西壁牆上鑲嵌一塊揚州當局撰寫的《史公可法四百年誕辰祭文》碑

正中牆壁上嵌著史公手跡石刻三塊,一塊是史公臨難家書,另兩塊是史公複清攝政王多爾袞書,充分揭示了史可法為了國度鞠躬儘瘁的獻身精力和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廳前一株二百餘年的古臘梅,是揚州最古的臘梅。梅開清芬,意味英烈的鐵骨忠心。

史可法,明末清初聞名政治家、抗清豪傑。字憲之,號道鄰。

梅花館後有一碑亭,擺設著一塊“三絕碑”,三絕碑原在郊區古禪智寺(今上方寺)內,寺已不存,現揚州博物館保藏。原碑為唐朝雕刻,早毀。現碑為明朝寺僧本初重刻。碑高155厘米,寬73厘米,上刻吳道子畫寶誌公像、顏真卿書、李太白讚,因稱‘三絕‘。碑下題跋為明人所刻。碑額上刻隸書‘三絕碑‘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