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1頁/共3頁]
“這書院,收納後輩不看出身麼?”
李麗質想說長安隻要去陽間報到的人纔會立像,但總感覺也冇甚麼不好的。畢竟,都是臨漳山書院師生的一片情意。
李麗質彷彿是找到了些許分歧。
“那邊的路,如何和這裡分歧?”
“教必定是教的,但也不滿是。不過今後餬口,不會算術,總歸是不可的。書院是強迫學算術的。”
“石橋上的雕工,便差了一些。”
“對,水溝也是磚石壘砌,用了水泥。管道是彆的鋪就的,有類漢製,不過還是有些辨彆就是。”
“其間多是工人,雕龍畫鳳哪有恁般要緊的,總歸是要用起來再說。假如真有設法了,再讓人雕個豺狼豺狼的板子,打個眼,鉚上便是。”
“除大江以外,另有漢水,更何況,有的工坊,連永興象機都用了起來。隻說定製石板石磚,還是這裡要快的多。長安大匠帶人做,怕不是做了十塊,這裡已經百幾十塊運了出去,差異何止是毫厘。”
“書院多是教數學吧。”
“哪有雕豺狼豺狼的……”
“咦,那亭子裡,如何立著母舅的像?”
臨時的打算,就是將排汙管道同往石料廠。
長孫無忌來觀察,也隻是假裝冇瞥見,還捏著鼻子給書院提了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藉著曹憲的名頭,才氣掛著書院的牌子。但實際上而言,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不過曹夫子本身也不介懷,外人也不好說甚麼。
麵紅耳赤的李麗質啐了他一口,隻是還獵奇不已,“真是不曉得那裡來恁多的料子,難不成天下的麻料,都情願入武漢麼?”
“那是煤渣路,多是輔路,走馬不走車。多是同往工坊宿舍、大通鋪或是漢陽廠區的客舍,驛站那邊家小,也多是住在這一塊。”
說到這裡,張德忽地又咂咂嘴,“再說了,麻料又不是隻要做裁縫裳。西軍的弓弦,敦煌的麻繩……都要用。”
笑了笑,張德指了指石板街,“莫要覺得隻是石板鋪一層就算,下方另有夯土、路基、石料、沙料,最後纔是這一層石板。平凡人想要偷這麼一塊石板,也不輕易,二石風景,得是力士才行。”
“你這呆公主,不是你裹絲穿棉,百姓家也是如此啊。武漢高低來往百幾十萬人,一人用一匹布,都要百幾十萬匹。若都用絲綢白疊布,你做公主的穿甚麼?”
“總感覺武漢的石料,比長安的還要多。”
“這纔多少呢。河東麻料大戶,是太穀縣,多是走太原,也有走河北的。東宮榷場難不成隻賣太子糖?安北都護府分彆草場,牧民牧奴又有幾個裹得起皮子的?還不是要麻料襯些許不要的毛皮。”
李麗質神采有些難堪,回想起當初在長安,打仗王學新學算學時候,十題九錯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