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桓法嗣定計奪糧 李玄邃興師伐鄭[第1頁/共5頁]
屯軍采選平陽地,下寨還須近水津。
定要日宮內用計捉金烏,直上月殿中施謀擒玉兔。
東鄭王旁觀大喜,賞犒軍士已畢,傳旨擺駕回朝。又早見紅日埋山,冰輪出海,老景不題。
口內呢喃學番語,吹風豁哨滿空吟。
幸遇三杯美酒,況逢一朵花新;片時談笑且相親,來日陰晴不決。
四下多埋菱角刺,核心多掘陷人坑。
且說單雄信與千花公主結婚,卻早明光方漏儘,長樂又鐘鳴。鄭王駕設早朝,雄信上殿謝恩。鄭王賜雄信金花綵緞,官封馬步統兵大元帥。不題雄信招為駙馬,再說金墉魏王,一日設朝已畢,問眾文武:“單雄信去河南討糧,如何好久音信不聞?寡人慾待起兵,又不知他那邊還與不還?”班部中閃過程咬金啟奏:“待臣再去河南催討一遭,就探雄信的動靜。如果設想騙賴,我主這一回出師,名正言順!”魏王準奏。咬金辭駕出朝,戎裝整齊,上馬扳鞍,趲離金墉城不題。
次日東鄭王駕設早朝,桓法嗣上殿啟奏:“我主可差人下戰書與李密,約本月二十五日,借神兵十五萬下界!”鄭王即喚侍臣,修下戰書,到魏營去。長孫安舍接了戰書,趲離朝門,一騎馬徑出南門,直至翠屏川魏王營門上馬。旗牌官報:“有王世充差官,在營門等旨!”魏王叫:“宣來!”長孫安舍來到帳中,拜見魏王,奏說:“臣是東鄭王駕下,奉智囊桓法嗣令,送戰書在此!”魏王說:“取上來看!”近侍官接上龍案,拆看:
且說河南埋伏密查軍情健卒,於路傳了動靜,報入河南城。一麵廂桓法嗣與單雄信譽計,調遣大將郭士衡、樊佑、周文英,領三千兵,伏在翠屏川深穀中。又調徐成、石讚、林士浩、朱榮四將,領三千人馬,隨後策應。桓法嗣與眾將附耳低言,如此如此。眾將領了軍令,大家清算衣甲鞍馬,擎刀執劍,插箭彎弓,點選人馬,預先出城埋伏。一麵廂籌辦糧米車輛,事事完整。桓法嗣、單雄信把設想承諾來使話,一一啟奏。鄭王說:“獵奇策!二卿為國效力,當與朕共享承平!”
二人設想已定,雄信說:“智囊!你在此調撥人馬,我本日就要回金墉去了!”歸朝拜辭鄭王,雄信把戰略,悄悄地細奏了一遍。鄭王說:“生受駙馬用心!”親賜禦酒餞行。雄信出了朝門,上馬扳鞍,詐病回朝,見魏王去。恰是:江海風波偶然測,民氣險惡最難知!一起無詞。
軍馬正行間,哨馬來報:“已到河南翠屏川,離城約十數裡之地!”魏王傳令:“就在翠屏川安營!”
世事短如春夢,情麵薄似秋雲;不須計算苦勞心,萬事向來有命。
魏王啟覽,春秋排各國,乃天下之天下;古今稱王伯,非一人所獨專。城池廣漠,戶口滋繁;不存滿足之心,恣逞貪婪之慾。切聞陰陽有消長之理,人事有否泰之機。何其殘暴,妄肆發兵!若能返旆,尚存鄰國之歡;如或恃強,不免危亡之禍!於今玄月二十五日,借上界神兵十五萬臨凡,當時縮首就擒,悔之晚矣!幸與高超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