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無題[第1頁/共6頁]
不過李曉峰卻不是太擔憂,他曉得科涅夫是甚麼程度,對他來講困難隻是臨時的。並且隨不時候的推移,當烏克蘭的德軍墮入崩潰以後,羅馬尼亞的德國人想持續戰役都不成能。
不得已之下,李曉峰隻能親身前去索菲亞坐鎮,誰讓他已經在軍委立了軍令狀,如果搞不定希臘,會很虧損啊!
為了爭奪時候,以及為了安定戰線,對希特勒來講也隻要一個彆例,那就是依托堅毅的“要塞”充當節點絆住赤軍的手腳,為德意誌戰役機器的全麵策動爭奪時候。
總而言之,施佩爾很頭疼,元首的“在理”要求讓他壓力倍增,顛末跟古德裡安的一番相同以後,施佩爾提出了一個折中計劃:“出產更多地突擊炮替代坦克,起碼臨時替代坦克。”
而虎王這類巨獸耗損資本的才氣十倍於四號坦克,一旦投產虎王。那對德國的坦克產業來講的確就是一種災害。
總而言之,這是相稱要命的。如果出產出的坦克都是次品,那又能有多少戰役力?
上麵這些還是第一個方麵的啟事,更糟糕的是此時德國的戰役質料來源都遭到了限定。不但是石油嚴峻不敷,連鐵礦石都越來越緊缺了。啟事是蘇聯和英國加強了對挪威南部特彆是納爾維克的打擊,導致瑞典的鐵礦石底子運不到德國本土。而鋼鐵對於戰役有多首要。就不需求多費唇舌了吧?
實在導致德國坦克產量上不去實在另有一個啟事,那就是德國的坦克炮。二戰中平心而論德國的坦克炮質量是相稱的好。比起“粗製濫造”的蘇聯同業來講,的確是知己之作。
PS: 鞠躬感激89卅、翱翔的白鷺、進入黑夜冗長的路程、agz00025、煩惱中的貓、皇l藍華、大唐遺民s李s、華夏意小民和尤文圖斯同道!xh:.254.201.186
身管越長、膛壓越大,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需求更好的質料更好的車床以及更好的技師。而在戰時,這些都是有限的。這麼說吧。就算德國人能出產出充足的底盤、炮塔也出產不出充足的火炮。冇有主炮的坦克豈不是冇牙的老虎。
更何況德國人在二戰中坦克炮的口徑還很費事,75毫米的有短、中、長和超長四款,88毫米的也有兩款,這此中絕大部分彈藥都是不能通用的,無疑減輕了後勤承擔。
實話實說,比留佐夫的局麵比較艱钜。他的一個個人軍被定在了土耳其方向,遵循軍委的唆使他必須給伊斯坦堡方向的土耳其人施加壓力。僅剩的一個個人軍既要節製保加利亞天下,又要幫忙東正教愛國黨剿滅海內的反對權勢。還要防備德軍的逆襲,確切是艱钜了點。
“本年要出產一萬輛坦克,少一輛都不可!”
但是,二戰是一場空前的耗損戰,越是製造精美的兵器就越麵對一個難堪的實際——效費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