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七 劉獻之的建議[第1頁/共3頁]
“微臣伏請皇上三思後行,不成草率啊。”邱逸儒跪倒奏道。
劉獻之正麵接受了邱逸儒充滿敵意的目光,淺笑著答道:“既然全部事件的始作俑者是王漢新,而終究處理全部事件的人也是王漢新,那麼就算是他功過相抵好了。但是他私行接管彆國叛將的降服,並且還在未經答應的環境下與吐蕃竄改了和談內容,就這兩條的罪惡都是不容忽視的。以小王看來,就免了他定州批示使的職務以示懲戒,單讓他管山南道也就夠了。至於這個定州批示使的空缺麼,在此次的事件當中,王漢新的阿誰部下陳世傑表示非常凸起,加上他在王漢新麾下效力多年,有安定突契和西域的功勞在,何況他的兄長陳世化也為國捐軀,不如就讓他補了這個缺好了。”
體味到他的企圖今後,劉龑便轉向了劉獻之,道:“關於這一點,獻之有何高論?”
邱逸儒聽了這話連鼻子都氣歪了——任誰都曉得這個陳世傑是王漢新的結義兄弟,讓他做了這個定州批示使,他必然還是服從於王漢新的,王漢新大要上丟了個定州批示使的銜,實際上卻統統如舊,這算哪門子的獎懲?
劉獻之的話任誰都能聽出字裡行間對邱逸儒這類不顧大局死纏爛打的諷刺意味,邱逸儒也當即開口道:“那麼在燕王殿下看來,所謂應當獲得的懲罰,究竟是甚麼模樣的懲罰呢?”
“哦?甚麼不情之請?”劉龑問道。
這話倒是出乎劉龑的料想以外,不過他當即認識到了劉獻之的言外之意,忙道:“哦,靠近邱愛卿的定見?那就是說另有其他的分歧之處的咯?”
“陛下明鑒。臣弟的意義是當初王大人的所作所為,確切有違背國法之處,而在麵對我國與吐蕃有能夠產生戰役的時候,我們實在不宜在阿誰時候措置王大人,以免引發很多不需求的費事,給我國形成更大的喪失。但是現在的環境分歧了,我國與吐蕃之間並冇有撕破臉皮,從團體上來看,此次因為領受飛鷹堡所激發的事件已經處理了。那麼,我們就應當恰當的賜與全部事件的始作俑者王漢新王大人一點他應當獲得的獎懲,才氣停歇人們對其行動的不滿啊。”
這君臣兩人一搭一檔,步步相扣,眼看著就要給王漢新受封了。邱逸儒再也按耐不住,大聲道:“陛下,此事千萬不成!那王漢新向來專斷專行,他一到山南道任上便已經越權行事毫無顧忌,還私行殛斃了梓州太守單可承。如果此時再付與他臨機專斷之權,恐怕再難有人能停止他的狂悖行動了!”
劉龑斜睨著眼看了看他,道:“邱愛卿如果不提阿誰單可承朕倒忘了,他本身為官不正,聽信妖言利誘,枉法殛斃無辜百姓,便是王漢新這小子不殺他,朕也容不下他這類宦海的敗類!這件事情上王漢新的確是越權了,但是依朕說來,他這件事情辦得對,辦得好!以是朕更要給他這個權力,讓他今後不必再越權行事,讓他替朕好好整治整治山南道的吏治,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