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師道(正一教)簡介[第1頁/共4頁]
成都南門左主簿治、玉局治
中治八品昌利治、隸上治、湧泉治、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蓋治。
隋唐期間,玄門昌隆,正一教也即天師道逐步融會彆的符籙各派。宋真宗曾召見第24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其”先生”的稱呼,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師張可大,幾近代代正一天師都獲得賜號。宋徽宗時,第30代天師張繼先極得寵任。朝廷為他在都城四周修建了”崇道觀”,龍虎山本營的上清觀也升格為”上清正一宮”。自從張可大被宋理宗授予總管符籙各派的大權,正一派就獲得了符籙派玄門的統領職位。
上治八品陽平治、鹿堂山治、鶴鳴山治、漓沅山治、葛王貴山治、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
張道陵為天師道創設了二十四治,也就是24個教區。
巴西郡雲台治
犍為郡稠粳治、北平治、本竹治、平蓋治、平剛治
雒陽北邙治
廣漢郡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昌利治、隸上治
正一道和北方全真道在義理和修行體例上都有分歧。玄門全真道和正一道的首要辨彆:(1)全真道:建立時候:金末;首要典範有:《品德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和《孝經》(主張道、佛、儒三合一);首要特性:重內丹修煉,不尚符籙,不事黃白之術(冶鍊金銀之術),以修真養性為正道;戒規:羽士必須削髮住宮觀,不得蓄妻室,並製定嚴格的清規戒律;傳播地區:天下玄門宮觀大部及北方地區玄門屬全真派。(2)正一道:構成時候:元朝;首要典範:《正一經》;首要特性:以行符籙為首要特性(畫符唸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戒規:羽士能夠有家室,可不削髮,不住宮觀,清規戒律也不如全真道嚴格;傳播地區:首要風行在江南和台灣省。
寇謙之出身於貴族家庭,祖輩幾代信奉天師道。他自幼學道,後跟從羽士到華山修道,最後選定嵩山作為其傳道地,成為十六國北魏之際北方天師道魁首。他拔除了本來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職的做法以及天師道一些教職的世襲軌製,要求”唯賢是舉”並拔除五鬥米道原有的24治稱呼,規定信徒不得隨便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應先考查三年等。他重新製定了有關宗教活動的規章,拔除入道用度、治病酬謝等租米錢稅,規定”從今今後,……唯聽民戶歲輸紙三十張,筆一管,墨一挺”。寇謙之教誨玄門信徒該當遵循修道戒律,並當真作齋功禮拜,從而得道成仙。先人稱經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為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
當時的地理漫衍為:
正一教為玄門分支,其前身是五鬥米道。正一教主張信徒儘力修道,”各安其位”,以達到”治國令承平”的抱負。要請教徒遵循”忠孝城信、積德積善”的道誡,”奉道誡,積善勝利,積精成神,神成仙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