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天下珍玩 - 第98章 是個太監

第98章 是個太監[第2頁/共3頁]

“50萬打底。 筆筒這類書房裡的東西, 不是很難脫手。不過,要真想賣個好代價,得碰對人。先在店裡放著吧,碰到紮眼的主顧,我拿出來忽悠下。”毛逐說著,開端清算這一對棋簍和筆筒。

“這棋簍我想的景象是真有能夠,這筆筒,我看彷彿做成以後冇用過。”唐易被毛逐的笑聲拉了返來,介麵說道。

“不孝子孫王八蛋!我還能讓他占半點兒便宜?”唐易將棋簍和筆筒都翻轉過來,放在桌上,隻見底部,都有一個方印。

“清宮的東西?”男青年走後,毛逐拿起幾件東西,細心看過,“你夠狠啊,第一次見你這麼能噴,這小子被噴哭了。”

“如何了?”毛逐剛要開蓋,見唐易捂起了腮幫子,趕緊問道,“牙疼?”

“能夠設想一下。我彷彿看到,紫禁城中,南書房裡,陽光穿窗而過,康熙手撫此中一隻棋簍,凝神思慮,指間摩挲;而坐在他劈麵的,則是他的老丈人索額圖,兩人一邊對弈,一邊以棋局縱論天下,議論的是平台方略。現在,這對棋簍竟然在我手裡!這類感受,真是多少錢也買不來啊!”唐易手撫精彩的匏器棋簍,彷彿真的沉醉了。

“如許吧,你的東西呢,一共算是兩套,一對棋簍,一個筆筒,我開個對得起我剛纔說了這麼多話的價兒,一套給你一千,一共給你兩千。”唐易已經有了底,便開價道。

畢竟,匏器不像瓷器,有著大量的高仿品。

按照清朝《永憲錄》中的記錄,“九公幼侍聖祖。與魏珠俱加信譽。朝臣多訂交結。”可見其職位之高。當然了,有的史籍中也稱“粱九功”,音同字分歧,但是這匏器底部,卻明顯白白是“粱九公製”。

這老太太下了車,竟然走進了古玩街,一邊走一邊打量了一下,目光彷彿定格在了招牌比較奪目標閣寶多上。

康熙天子特彆偏疼匏器,梁九公就成了他的製造“代理人”,由此,梁九公還得了個“粱葫蘆”的外號。在康雍乾清三代,匏器多為官方製作,除了天子,也多為王公大臣利用。目前大多數都在博物館裡,流入官方的很少。燕京故宮約莫藏有匏器幾百件。

“行!就如許吧,總比乾巴巴拿著東西強!”男青年咬牙道。

“現在都隻曉得李德全,哪有幾個曉得梁九公的,不然這小子也不會幾千塊就賣了。”唐易笑了起來。

“我說你老喝這冰鎮可樂,真不是甚麼功德兒。”毛逐擺手道,“抓緊去口腔病院,店裡我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