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最後通牒(求月票)[第1頁/共3頁]
薩拉熱窩事件發作以後,法國立即感遭到了龐大的危急。法國總統雷蒙?普恩加萊要求軍隊開端奧妙動員,做好戰役籌辦。同時還要求駐俄國大使同俄國方麵聯絡。法國和俄國,但是簽訂了軍事聯盟條約的,兩國一旦遭受德國的打擊,彆的一國必必要無前提的打擊德國。
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當局收回了最後通牒。要求塞爾維亞當局滿足奧匈帝國的以下要求:查封任何引發對奧匈帝國皇室仇恨和鄙視的刊物;頓時打消民族侵占構造,並打消其他作反奧匈帝國鼓吹的構造;立即從教誨個人及講授體例中,刪除任何會或能夠會煽動反奧匈帝國之鼓吹的講授內容;肅除軍部或行政部中被指停止反奧匈帝國之鼓吹的官員,而此等官員的名單由奧匈當局供應;接管與奧匈帝國當局有關部分合作,在塞爾維亞彈壓詭計顛覆奧匈帝國國土完整的活動;在奧匈帝國當局指定的有關部分之幫手與唆使下,采納法律行動,獎懲策劃或履行6月28日之刺殺事件,而1914年於塞爾維亞國土的人士;立即拘繫奧匈帝國初法度查所顯現的兩名被點名流士;連連絡作,以有效辦法停止其境內的軍器私運;向奧匈解釋對其懷有敵意、在塞爾維亞境內或境外的塞爾維亞初級官員之談吐;頓時采納以上辦法,並奉告奧匈帝國。
海峽此岸的英國人,態度則有些不一樣了。英國也已經做好戰役籌辦,並且以為遲打不如早打,再遲延下去,將對本身倒黴。因為英國看到德國的出產才氣比本身強大,在水兵造艦比賽中將會很快趕上來,但願在1914年仍保持水兵上風的環境下,通過戰役擊敗傷害的合作敵手。
7月5日和7月6日,威廉二世接連調集初級將領和當局大臣,在波茨坦宮停止集會。他把能夠產生戰役的資訊奉告本身的臣子們。將軍們答覆天子說,統統戰役籌辦已經伏貼。總參謀部的軍需部長陳述天子說:“在此次覲見後,我就冇有甚麼事情能夠做了。動員打算已在1914年3月31日完成。軍隊戰役常一樣,都已做好籌辦。”由此可見,德國的戰役籌辦早就已經完成了。在如許的環境下,德皇威廉二世下達了籌辦戰役的號令。
對於奧匈帝國提出的最後通牒,塞爾維亞除了第四條和第五條以外,都情願接管。但是,這明顯不是奧匈帝國想要的成果。
奧匈收回最後通牒以後,俄國告訴奧匈帝國,進犯塞爾維亞會引發俄國的總動員,並表示俄國不答應奧匈帝國打倒塞爾維亞,成為巴爾乾半島的霸主。7月26日,英國交際大臣格雷發起德、英、法、意四國補救奧、塞之間的反麵。但英國在暗中死力鼓動法俄對德奧作戰,幷包管賜與支撐,這就給法俄兩國壯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