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頁/共3頁]
“幸得秦愛卿忠貞,方有本日權貴大明,朕敬你一杯!”
幼年之餘,三餐不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又有仇敵虎視眈眈,實在不堪。
崇禎興趣盎然也是忍不住大加讚美。
一貫喜好投機,自誇冰雪聰明的鄭芝龍折騰了一輩子,落得如此了局,真讓人感喟無語。
當真的把滿朝文武百官緩緩的在心頭遴選一遍,崇禎還是搖點頭。
直到此時,崇禎才終究放下疑慮,東風溫暖喜笑容開。
大明再也不會出於隻捱打不能還手的難堪局麵,豈不正合適先祖寇可往,吾亦可往之言?”
秦浩明層次清楚,把步調方略講得清清楚楚。
更可貴是他的設法妥當,方方麵麵都考慮到,可操縱性極強且冇有後患之憂。
閩粵之地同北方分歧,山川險要,如同天然樊籬,他們占有天時人和之勢,手握重兵,大有作為。
“微臣自小父母仙去,產業遭族人打劫,獨一一弟和一仆存亡相隨。
秦浩明在崇禎的目視下,長歎一聲,悲苦而又苦楚!
感激的點點頭,秦浩明開口對崇禎漸漸說道:“微臣感覺隻要臨時緩緩圖之!慢慢減弱他的氣力,再趁其不備,一舉成擒。”
但是,順治小兒不放心,下旨指明規定,要處所軍隊對鄭芝龍等人加鐵鏈三條,手足杻鐐,嚴加把守,以免被鄭勝利派人救走。
盧象升目視秦浩明,意義讓他來講。此子多謀善斷,從不做冇有掌控之事。既然特地提到福建鄭家,天然有他的企圖和籌算。
期間再操縱各種機遇減弱鄭家,把鄭家海船氣力分離,培植忠於大明海將,便利鄭家海師能大明所用。
而福建鄭家已然不能用豪強來描述,他們早已自成一方權勢。占有閩粵兩省,兵精將廣,自給自足,無需朝廷糧餉米秣。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而他的兒子鄭勝利及老友部下卻回絕投降,建奴和鄭勝利和談分裂,順治十四年,家人尹大器告密鄭芝龍暗害犯警。
“福建鄭家和晉商多有分歧,晉商隻是商賈,雖有朝堂文武百官為強援,但其本身冇有兵力。
待局勢生長或有疲態,他們大可棄泉州而流亡台灣、琉球等島嶼。
許是微臣從小謹小慎微,到了才發覺鄭家所作所為多有不軌之心。
汗青上,清軍招降鄭芝龍,以閩粵總督官銜招安。
“兩位愛卿可有甚麼體例處理鄭家之憂?”
茫然之下,唯有苦讀詩書勤練技藝留待將來。
特彆是崇禎感同身受,想起當初還是信王的日子,和秦浩明的幼年悲慘餬口幾近如出一轍。
如此,方能找準機遇,把鄭家一網打儘。
“秦愛卿之言可謂老成謀國,令朝中多少文武大臣黯然失容矣!”
若此,則大明北有建奴,西有叛賊、南有鄭逆,國無寧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