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晚唐浮生 - 第1717章 銅

第1717章 銅[第1頁/共4頁]

“比如呢?”

“饒州,銅坑3、金坑1、銀坑1、鐵坑一。”

夏朝在江西的采礦業根基因循自唐朝。

邵立德沉吟不語。

還吃得少,乾很多,比諸礦監臨時招募的本地百姓好使多了。

無他,池沼、湖泊、河道太多了,叢林也太多了,城鎮則太少了。

鑄錢是非常費銅的。

“回陛下,同光七年共產銅八十餘萬斤。”

比起盛唐,晚唐的金銀乃至各種消耗品如茶葉,產量大大增加,是超越天寶亂世的程度的,銅則不然。

北宋一統後,銅產量立即發作式增加,至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已經達到1461萬斤,超越唐玄宗年間。

邵立德也懶得管。

“銅多在那邊買賣?”邵立德看完後,問道。

唐玄宗那會,最多一年鍛造了32.7萬緡開元通寶,費銅二百多萬斤――算上其他消耗,當時一年大幾百萬斤銅的產量還是有的。

“袁州,銅坑1、鐵坑一。”

好的一麵是加強了商品的出產構造、運輸暢通、品牌扶植,一個行會內的成員相互幫忙,抱團對抗官府的訛詐,在朝廷麵前有更大的議價權,如果哪個成員缺錢了,還能夠拆藉資金助其度過難關,或擴大出產。

“虔州……”

這是一麵瑞獸葡萄鏡。上有纏枝葡萄斑紋,八隻高浮雕瑞獸成雙戲鬥,神態各彆,栩栩如生。鏡麵本身非常光亮,照出的人影非常清楚。

與江南一樣,江西的水運前提實在太好了,好的讓人眼紅。

“不止。大江之北亦有。”

從汗青經向來看,承包是比本身直接了局收益更高的體例――當然,稅還是不能少的。

“江西九礦監,一年產銅多少?”

“信州,銅坑2、金坑1、銀坑2、鐵坑1、鉛坑三。”

他起家在茶市內仔細心細轉了一圈。

“都是江西的銅嗎?”

“太少了埃”邵立德冷靜算了算,然後說道。

所謂開辟,不就是人向大天然要地麼,說穿了就是那麼回事。

“洪州,銅坑一。”

想到此處,邵立德說道:“卿是榷銅使,諸銅監皆歸你管,有些事不能草率了。老礦要想體例增加產量,不管你用甚麼體例。另者,多派人手尋覓新礦。江西毫不止這麼點銅坑,你們要多用點心。”

行會軌製無益有弊。

壞的一麵是輕易構成把持,強買強賣,虛定高價,投機倒把,囤積居奇等等。

以大夏朝來講,他們乃至就連收走的25%榷稅(以銅塊折抵),也不成能全數拿去鑄錢。因為鑄銅錢不必然贏利,偶然候就是虧的,在銅錢上收鑄幣稅誠懇說是有點難度的,除非你鍛造那種扔地上一摔兩半的劣錢。

唐宣宗時,仍在運營的礦監隻統計到66萬斤銅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