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君臣[第1頁/共2頁]
(5)西南畜牧區。
至於其他地區多少人丁,不美意義,我也不曉得。這個10.93萬戶是我獨一找到的切當數據。我本來預算南詔人丁100萬出頭,現在看來,有點保守,能夠有兩百萬,乃至更多。即便顛末南詔前期的大範圍戰役,估計還在100-200萬之間,更靠近200萬一點。
(2)滇池農耕區。
至於用象種田,誠懇說我很震驚!有冇有懂的老鐵?真的能夠如許嗎?
明朝攻占雲南後,因為各種政策,墜入了底穀。但跟著多量移民進入,又開端了新的生長。
(1)洱海農耕區。
鄭仁旻的弟弟去到廣州,做起詩賦竟然打遍廣州無敵手——能夠冇碰到妙手吧,但南詔上層的文明程度必定是非常不錯的,應當不比五管差,乃至更好。
(4)西北畜牧區。
這是南詔的龍興之地,汗青悠長,首要住民是烏蠻、白蠻,南詔前期曾有過一次戶口統計,共10萬9300餘戶,也就是五六十萬人丁,當之無愧的第一財賦重地。
因為我的“偏執”,試圖“教會”讀者,因而“簡樸”先容一下,便利大師瞭解……
本地人以畜牧為主,汗青上在吐蕃、南詔間幾次易手,終為南詔所得,置劍川節度使。
這一章裡提到的10.93萬戶百姓,主如果指大理一帶,包含白蠻(主體)、烏蠻乃起碼量蠻化漢人。
首要位於南詔的東部,住民是東爨烏蠻,大抵漫衍在後代楚雄州、昭通、曲靖、紅河部分地區。
(6)邊陲彙集、打獵區。
就是這麼一個盤曲的生長過程。
這……一一來講吧,本地環境非常適合畜牧是必定的,因為乳酪是其首要食品,同時會織布,文明程度不低。
元朝滅大理後,應當又進入一段低潮期。
“馬出越賧川東麵一帶,崗西向,陣勢漸下,乍起伏如畦畛者,有泉地美草,宜馬。初生如羊羔,一年後,紐莎為攏頭縻繫之。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績。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裡,本種多驄,故世稱越賧驄。”
“其土有稻、麥、粟、豆,種獲亦與中夏同,而以十仲春為歲首。菜則蔥、韭、蒜、菁。果則桃、梅、李、奈。有絲麻女工蠶織之事,出施絹、絲布,幅廣七寸以下、染色緋帛……”
滇池農耕區的首要住民是西爨白蠻,漢化程度很高,首要居住在後代昆明、曲靖、楚雄州東部及紅河、文山州部分地區。
“地宜沙牛,亦大於諸處,牛角長四尺已來。婦人惟嗜乳酪,肥白,俗好遨遊。”
這處所的開辟汗青實在不比大理晚,秦漢期間一度非常光輝,比大理還強,但魏晉期間有所闌珊。唐朝長久占有此地,曾在滇池沿岸努力於圍墾大業,隨後便間斷。南詔接力,成績顯著,固然比大理要減色很多,但仍然是雲南第二重鎮,是為東京鄯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