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風俗方再造[第1頁/共4頁]
“中秋之時,吾在狄道。鄉中有富戶秦氏,自言本會州吐蕃昑屈氏遺種,後降順靈武郡王。麥收以後,於莊中置酒,邀吾等旅人,共賞玉兔銀蟾。”
趙光逢曾經說過,邵立德光複河隴失地,而關東諸侯還在相互攻殺,天下豪傑聞之,定恥為之效力。這話現在看來,有些過了,是他鼓勵邵立德西征的話術,不過也不能說完整不對。
世人都是讀書人,天然知史。對安史之亂後,河隴二十餘州次第淪陷痛憾非常。靈武郡王舉大兵,破吐蕃,複古土,非常對這些士人的胃口。
朔方鎮對從遊牧竄改成半牧半耕的部落,一向非常歡迎,並多次發下犒賞。
“榆中縣,但是數年前新設之縣?”
“黃文江在朔方幕府任推官,聽聞要外放一州刺史了。”有人說道。
“怪不得連進士也不考了。冇有功名在身,便可牧守州郡,這進士不考也罷。”
此中一兩人,在他看來,的確就是蕭遘或邵立德派到士人中間的“細作”。不竭從各個方麵吹噓朔方、隴右二鎮的好處,想方設法鼓勵更多的讀書人留下來,以衝抵此地的腥膻胡風。
隻是,江南亂起,兵戈不休。韋莊感到威脅,想起黃滔的邀約,便決定來夏州看看。如果實在不可,便回長安,再嚐嚐科考。
韋莊則籌算先去新光複的涼州看看,並言及已與一幫長安來的士子說好了同業。黃滔不覺得意,讓他亦可去河州看看,蕭相四周延攬人才,隴右十州之地的職位空缺很多。
實在這也和國朝前期相對富庶有關。國土廣寬,物產豐富,卻隻要五千萬人,即便貧富漫衍不均,但團體而言比起其他朝代,餬口還是要好很多的。此人一充足,天然就會吃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世人聞言又笑,紛繁舉杯痛飲。
當年的意氣之作,一句“天街踏儘公卿骨”,就把滿朝公卿文武給獲咎狠了。族裡也不好出麵轉圜,若無朱紫照顧,這輩子考進士有望。
正所謂上行下效,民風的竄改,有酋豪帶頭,天然會更輕易一些。
編遺氓,造民風。如此持續三代人,朔方、河西、隴右三鎮的蕃民,異化得估計還要比天寶年間更完整。
來自關中的移民,或許每批隻要十幾戶、幾十戶百姓,看起來一點不起眼,乃至有些好笑,但如果耐久對峙下去,就會看到結果,就會大變模樣。
關北臨大河,有鳳林津渡口,西有唐述山(今積石山),東拒漓口,向為長安通安西驛道上的緊急隘口,亦是河州北上涼州的首要通路。
鳳林關下,初隻稀有十編戶之吐蕃,以蒔植青稞為業。文德元年,在蕭遘的主持下,發京兆府昭應縣八十六戶百姓至此定居,開荒放牧。同時也增設驛站,配驛將、驛卒十餘人。又設津令一員,辦理鳳林津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