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2頁/共5頁]
冇有農耕,部落區在麵對北方遊牧部落時,便冇有充沛的給養。
嚴可求作為淮南降人的一大代表,宦途還是被某些人看好的。特彆在調任庭州以後,將來持續升官的概率頓時無窮放大。
“江南少有戰亂。近四十年,隻要黃巢、孫儒兩次戰亂。”嚴可求說道。
二者缺一不成。
但邵立德不籌算給這些草原部落持續爆人丁的機遇,很多合適屯墾的地盤,他壓根冇有分派出去。
尹、西二州,他不擔憂。這兩地離中原近,且以農耕為主,文明、軌製上與中原冇甚差彆,這從高昌回鶻、大回鶻國的不同就看得出來。
天寶今後,戰事頻繁,新疆人丁銳減。
不,精確來講應當是延緩,因為這是局勢,遲早的事,過個百餘年,人丁還是會南下尋覓新的儲存空間。
漢時西域能養五六十萬人,北朝時能養百萬,唐時百餘萬,每一代都在開辟、都在進步,有夏一朝,總要在前人的根本上,再做點甚麼吧?他要求不高,大夏滅亡時,西域能有一百五十萬以上的人丁,文明上高度夏化,就完成汗青任務了。
大夏接辦的這副爛攤子,疏勒、姑墨、龜茲全軍鎮下轄約29700戶、不敷12萬口;焉耆、高昌、尹吾、北庭四正州,不敷33000戶,16萬400餘口;北庭諸部落,加起來11萬餘口;另有府兵極其部曲將近1.6萬戶、7.7萬餘口。
濟木薩當年撤出兵屯地14451畝,轉歸民田。
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烏魯木齊都統上奏,因為倉儲充盈,要求濟木薩綠營兵歸營操演,撤出兵屯。
“北庭駐紮了這麼多兵馬,不需求耗損牛羊糧草麼?”邵立德反問道:“尹州趙鳳上疏,提及‘商屯’之策,你或可想想體例。放心,這錢朝廷在洛陽給付,庭州供應些便方便可。”
“誌願來的,朕當然歡迎,總比強征百姓遷徙,怨聲載道好。”邵立德笑道:“庭州這邊,你籌算如何辦?”
從唐末到北宋這七十多年,是本來汗青上人丁大量南下,南邊大生長的時候段,現在這個過程竟然被大大減弱了。
嚴可求接過以後,心下稍定。本來,在清鎮四周,已經有“西海”二字。
“商屯?”嚴可求思路冇翻開,不明以是。
“陛下,臣請複西海縣。”嚴可求說道。
今上既然同意複西海縣,那麼天然能夠往那邊移民,就是冇法移太多罷了。
如果說大夏北方有兩千多萬人丁的話,南邊就隻要千餘萬。
但如果百年以後,換成其他天子,事情就冇這麼好辦了。
停止建極十五年,在搶回了大量仆從、收編了一批新人後,北庭、天山以北已有二十個部落,各有世襲土官夷離堇,且分彆了各自的草場(分夏季、夏季兩部分),總計十一萬餘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