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晚唐新氣象 - 萬裡烽火滅的張義潮

萬裡烽火滅的張義潮[第4頁/共9頁]

這支渾身灰塵的信使步隊打動了統統的長安人,長安官民爭相湧上大街,用樸拙的喝彩來驅逐這些來自遠方的豪傑。

此時,“東風不度玉門關”已經將近七十年,河西的事情唐朝廷均一無所知。張義潮完整能夠據地稱王,雄霸一方。但是,張義潮率眾擯除了吐蕃守將後,當即調派使者,赴京師長安向唐朝廷報捷。由此可見,張義潮確切胸懷歸唐之心,並非妄圖小我權勢。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壽卒,子曹賢順即位。1036年,西夏攻占沙州,歸義兵政權根基結束。

萬裡烽火滅的張義潮(2)

不過,在歸義兵節製的地區,因為吐蕃已經停止了幾十年的統領,遺留下一係列的社會題目亟待處理,能夠說是一個大的亂攤子。麵對這類龐大而又嚴峻的情勢,張義潮起首在轄區內全麵規複唐製,拔除部落製,重修縣鄉裡;重新登記人丁、地盤,遵循唐製體例新的戶籍,製定新的賦稅軌製;規複唐朝打扮,推行漢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風化,一同本地”。這些辦法逢迎了沙州等地漢人懷戀大唐故國的心機,獲得了漢人們的擁戴和支撐。對轄區內的少數民族,張義潮則采納辨彆對待的政策。已漢化者編入鄉裡,與漢人混居。吐蕃化較深者部分擔當吐蕃軌製,仍用部落的情勢停止統治,尊敬他們的風俗。同時授予少數民族頭麪人物官職,讓他們插手統治。這些辦法一樣遭到了少數民族的歡迎。如許,顛末張義潮的暗澹運營,河西地區的局勢已穩定,出產獲得了生長。

因為曹仁貴對內對外乾係措置得安妥,此時的歸義兵氣力有所規複。長興二年(931年),曹仁貴號稱“令公”、“拓西大王”,歸義兵成為獨立王國。以後,曹仁貴還將女兒嫁給於闐國王李聖天。

但是,安史之亂時,唐朝廷將邊軍大量內調,哥舒翰也在安史之亂中死去。吐蕃趁著唐朝的內鬨,重新開端蠢蠢欲動起來。唐朝廷為了對抗吐蕃,於寶應二年(763年)設河西副元帥一職,同一批示河西、北庭、安西三地的殘存唐軍。首任河西副元帥為楊誌烈,在他的批示下,吐蕃人的守勢一度被停止。但到了永泰元年(765年),楊誌烈為叛將所害,情勢便開端急轉直下。永泰二年(766年),吐蕃人占據河西重鎮甘州、肅州。第二年,繼任的河西副元帥楊休明戰死。如許,河西,安西,北庭三地唐軍相互落空聯絡,進入各自為戰的地步。以後的十多年中,唐軍在河西走廊的各個要塞因伶仃無援連續被吐蕃軍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