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91(捉蟲)[第1頁/共5頁]
這……說的真是薑家那半子衛三郎?
有人掰動手指頭算了一下,衛老頭本年真是五十!吳婆子四十九!都該過壽!
昨年當上七品官,本年就升了六品,還是在皇上跟前服侍的人。
薑父哎喲了一聲,說這麼好的東西咋送返來給他們,地裡刨食的還穿綢緞?像話嗎?說是這麼說,實際他臉都要笑爛了。剛纔還吧嗒著旱菸,這會兒煙不敢碰,恐怕燙壞好料子。
他大叔公氣得頭暈,杵著柺杖就要走,走出去兩步轉頭罵道:“爹孃過壽你倆都能忘,既然忘了還補個啥?你當你爹為甚麼寫那句話?讓你哪怕不備壽禮也送封信去說說家裡的環境,那是在罵你兩個不孝子!爹孃過整壽連句話也冇有!養你不如養個牲口!”
郭進士把承擔遞給薑父,薑父拆開一看,裡頭真疊了很多緞子,都不上手看著就感受滑溜得很,彆說鎮上,縣裡都冇這麼好的料子。
大叔公走了,他那一屋子孫跟著也都走了。厥後前山村那邊來了鄉親,說年初上薑家給薑蜜送了封信,薑蜜複書過來還捎了一堆綢緞呢,說是皇上賞的東西,看著就奇怪得很。
“對,冇錯,我就是他丈人,敢問你是?”
這時候陳氏正在喝水,聽到外頭有人說話,端著粗瓷碗就走了出來,她恰好往這頭看和郭進士對了個正著。
該說的說完以後,他提到老孃常常唸叨故鄉的人,很體貼大叔公的身材,也想曉得都有誰添丁了。又提到爹說他和老太太本年五十整壽不辦,讓故鄉那頭彆操心,平常不消給他們捎東西,隔一兩年還是托人帶封信,彆一分開就杳無訊息,過十年八年再見連家裡有些甚麼人都不曉得。又讓老邁老二好生培養後代,彆光把心機放在刨食兒上。
這封信開端就是問候和體貼,把薑家高低都提到以後,就開端說他們在都城這幾年的經曆。說頭年館選衛成取上庶吉人,熬了兩年被汲引成正七品編修,本年已經是正六品侍讀了,侍讀就是給皇上讀書講經的人。又說因為他升了六品官,皇上贈封他娘吳氏和他妻薑氏為六品誥命安人,說薑氏在本年又生了個兒子……
前山村這些婆娘就跟聽天書似的,薑家女眷也恍忽,她們能想到薑蜜現在不會差,卻冇想到她已經有品級,是命婦。
郭進士大老遠過來一趟,薑大嫂眼神表示男人留他,這就要去籌措吃食,讓吃頓好的再走。傳聞他馬車停在後山村村口,說吃好喝好送他疇昔,讓彆焦急。薑家這邊冇急著分綢緞,熱熱烈鬨弄吃的去了。就有鄉親感受意猶未儘,籌辦去後山村探聽看看,看衛家那頭得了些啥?
衛成已經儘量委宛了。
大姐回身往中間一指:“不就那隔壁嗎?”
郭進士每讀一句,鄉親們就吸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