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張獻忠上鉤[第1頁/共3頁]
就在歐陽朔坐鎮京都城時,韓信已經帶領豹韜軍出發返回中原行省。短時候內,不管是秦唐,還是大周,都不敢打大晉的主張。
有句話說的好,叫“人的名,樹的影”,歐陽朔現在已經達到這個境地,僅憑名字,就能辦好很多人再如何儘力都辦不當之事。
五國軍隊加在一起,超越三百萬之數,牽一髮而動滿身,不是說想開戰就能開戰的,一個不好,便能夠引火燒身。
並且以鳳囚凰的傲氣,也不想將一個烏煙瘴氣的大晉交給歐陽朔。
朝廷已經決定,將京都城五品以上官吏悉數撤掉,除留下少數幾位風評較好者,剩下的要麼貶為百姓,要麼發配至其他行省。
僅以中原區國土麵積計算,蒙古國邊境已經跟大夏相稱。
當然,歐陽朔也冇做的太絕,敕封康熙帝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厥後的雍正天子為二等伯爵,算是全麵了清王室的臉麵。
比及鳳囚凰完成大洗濯以後,再將大晉王朝併入大夏,彼時大夏就能以“挽救者”的身份呈現,停歇因洗濯產生的後遺症,還能順勢拉攏民氣。
八月二十二日,就在歐陽朔前去京都城的第二天,東南戰區副統帥孫臏,批示虎賁軍跟湘江軍,合計六十萬雄師,悍然殺進大周江南行省。
當然,為了加快蠶食進度,歐陽朔也是不吝打出一張接一張的底牌。
這麼做,阻力天然不是普通大,畢竟是砸了人家的鐵飯碗。如果不是有歐陽朔在京都城親身坐鎮,即便以大夏現在之聲望,怕是也要出亂子。
清王室跟漢王室天差地彆的報酬,是有啟事的。
比擬之下,康熙帝在中原百姓中的影響,那就要弱很多,就像現在的京都城,鼓掌稱快者不在少數。
豹韜軍,天然無需常駐大晉。
呆在房間,歐陽朔仍然可聽到來自街道的熱烈喧嘩,爆仗聲不竭,那是京都百姓在大肆慶賀,慶賀大夏“光複”京都城。
就像此次。
歐陽朔雖未露麵,僅僅呆在彆院,可因為他的存在,大夏派來領受京都城的官吏一下就感到,此前困難重重的事情,一下變得順暢起來。
一則賜死一名已經投降的帝王,有失王朝風采;二則如果開了先例,隻會讓將來的王朝抵當到底,誓死也不投降。
這天然是不可的。
其一,前大漢文武官吏根基獲得大夏重用,而大清官吏卻要麵對大洗濯,如此一來,貶謫清王室成員的阻力就要小很多。
…………
在大清毀滅以後,剩下的五國聯盟必然會更加緊密地連合在一起。
之前碰到的阻力,彷彿一下消逝的無影無蹤。
如此,也能對投降的清軍有個交代。
軍隊整編,牽一髮而動滿身。
歐陽朔對鳳囚凰是非常正視的,也賜與了很高的希冀,天然不但願鳳囚凰剛一插手大夏體係,就惹來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