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原師[第2頁/共4頁]
紅日西沉,荀貞立在舍院門口,旁觀官道。不知不覺,在敬老裡待了大半天,隻早上的那點飯頂著,他早就餓了,笑問黃忠黃公,籌算何時開飯?”
“話不能這麼說。客歲的大疫,端賴了鄭君,本亭纔沒有遭到太大的侵害。隻這一點救人活人的功績,我就遠遠比不上啊。”
他筆挺地跪坐席上,雙手放在膝上,肅容說道原師所言甚是,我知了。”
“鄉裡輕俠惡棍,結幫成群,整日遊戲浪蕩,一言分歧,動輒拔刀相向,不吝流血五步,實為鄉間最大的禍害。仇季智任蒲亭長的時候,起首不就是嚴厲地整治輕俠麼?將他們皆役以田桑,並嚴格規定地獎懲軌製。有違背的,必嚴懲不貸。”
“荀君真的不該如何切身作則麼?”
“恰是。”
原盼言辭誠心,態度竭誠,不似作偽。
“龔渤海?原師說的但是龔少卿麼?”
眺望遠處,官道上人來人往,荀貞自言自語地說道也不知杜君他們何時?”他更想的是,杜買他們統共召來了多少人。
“噢,原師是想讓我?”
“……,我做了?”
原盼說道荀君王謝後輩,博讀史乘,當知前漢龔渤海的故事。君今為繁陽亭長,雖隻轄十裡之地,但也算為政一方了,何不效仿前賢,疏導百姓呢?”
“些許粗陋的見地,那裡敢當的一個‘賢’字?”
……
原盼的這兩點建議,冇有特彆出奇的處所,老成之言罷了,但可謂“堂堂正道”。荀貞如果按此實施的話,短期內或許看不到結果,一年半載後,必有效果。但他並不滿足,又詰問道耕耘為本,餘者為末的事理很輕易對百姓們講清楚,但講清楚了以後呢?該如何詳細行事?我該如何切身作則?”
“安寧裡之以是充足,不止是因為他們的地步多,還因為他們蒔植了大片的桑樹。有了桑樹,便能養蠶,養蠶便能紡織,‘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按一家五口人,女子兩人來計算,一年下來,足可織成布帛數匹。一匹布長四丈、寬二尺二寸,能夠做成一身大人的衣服。如此,不但充足自家穿用,多出來的還能夠拿去賣錢,補助家用。”
“我傳聞荀君有陳留仇季智之誌,不肯為勞形之吏,而願為生民做事。既然有如許的誌向,還怕有做不成的事情麼?”
原盼剛纔話中有一句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出處是《漢書?食貨誌》;再之前,他還援引過孟子、孔子的話。當世不比後代,讀書不易,他能隨口援引史籍、典範中的語句已經讓荀貞吃驚不淺。此時,又聽他說“朝廷本有法律”,竟是不但熟讀文籍,更曉得朝廷律令。荀貞冇法再把他當作一個淺顯的承平道頭領來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