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文直[第3頁/共4頁]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壯不儘力,老邁徒傷悲”。這首詩,荀貞在宿世上學時就讀過,隻知詩名是《長歌行》,知名氏所作,不知出自那個之手,問道何人?”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貞之心願,隻求百姓安康,固然累,樂在此中。”
現在的這位縣令,家世衣冠,亦為一時之選,族中有前輩任過尚書令。他的族父朱穆,當過冀州刺史,生性至孝樸直,尊德重道,延熹六年卒,身後被大名士蔡邕追諡為“文忠”。
縣吏引著荀貞進入“寺舍”,最早是淺顯吏員的住院,一間一間的單人房。
其作者是虞經才的考據,出自【漢樂府詩《長歌行·青青園中葵》出處新證】一文。
後邊是縣丞等長吏或靠近吏的住院,有的獨居一院,有的兩三人合住一院。
……
“虞經纔是卿仲遼的祖父?……,那為何一個姓虞,一個姓卿?”
他說的很誠懇,的確累,但累得歡暢。朱敞為之一笑,說道‘百姓若能安康,累亦樂在此中”說得好!荀君在繁陽不敷兩月,而雋譽已多次傳入縣中。比來我又聽聞,荀君自家出錢,幫助裡民買桑苗、修裡牆,安撫孤寡。若天下為吏者皆能如君,何愁百姓不能安康,天下不能承平?”
.不到四千字,寫了五六個小時,碼字速率真慢。本想這節就寫那“謀士”出場,一寫開,收不住了。看了看書評,有童鞋猜對這個“謀士”是誰了。見有童鞋問不是說名將麼?成謀士了?謀士以後,就是名將。
公然是想拔擢荀貞。主記是“門下五吏”之一,乃是上官的靠近之臣。從亭長一下被拔擢為主記,可謂“一步登天”。荀貞心道是接管,還是不接管?”
人之姓氏,有的是因封地、國名而來,如“趙”之先乃帝顓頊之苗裔,鼻祖造父,本為周穆王的“禦者”,因功被封趙城,厥後由此為趙氏。又如“荀”,本出自姬姓,其鼻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因被封在“郇”地,史稱郇伯,故厥後遂以郇為姓,後去耳朵旁加草字頭為荀。
“然後呢?王渙又說了?”
“此詩乃章帝年間,河北清河縣人虞經才所作。”
……
朱敞把案幾上的竹簡往外邊推了推,笑道又不是初度相見,荀君何必多禮?快快請起。”叮嚀文直兩人把荀貞引到右邊的坐塌上入坐,高低打量半晌,說道,“比起前次相見,荀君似有清減,也曬黑了。……,樣?在繁陽亭還適應麼?是不是累壞了?”
荀攸曾暗裡對荀貞說今之縣君,論名譽,或不及賈、苑,卻正與丘、徐比肩。”算是中允之言。
“是啊,以是自此以後,二百年間不複再有卿姓,直到本朝章帝建初八年,卿秦的七代孫虞經才方纔將祖姓告與孫子仲遼,囑其不忘祖德,發奮圖強,並作詩一首勉之,即荀君剛纔所吟誦的《長歌行》。……,而仲遼也果不負祖父之望,刻苦攻讀,官至尚書令,遂複卿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