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眾生相[第1頁/共6頁]
幸虧,大夏另有景王、慶王,另有夏祥、滕正元,另有態度不明卻各懷心機聞風而動的四大世家,候平磐就算再掌管了兵權,想要一手遮天,也要顧及景王、慶王以及四大世家的權勢。
候平磐如此放肆,李鼎善不免心中喟歎,在權力麵前,能夠保持初心和公道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想當年候平磐還冇有為相之時,謙恭低調,事事隨和,現在相權在握,又有星王撐腰,皇權不振相權大興,這麼說除了統轄朝政以外,候相公是想連吏部權柄也一併拿到手中了?
朝政大權獨攬,再掌管了人事大權,候平磐可就真的要一手遮天了。幸虧他冇有把握兵權,不然他登高一呼,天下由夏姓候,也並非不成能。
說話間,腳下一個踉蹌,幾乎跌倒,李鼎善伸手扶住柴石頁,笑道:“柴尚書謹慎腳下。”
更何況禦史台本年又新來了一名殿中侍禦史名叫滕正元,此人更是事事吹毛求疵,殿中侍禦史掌糾彈百官朝會失禮事,上朝時,凡是有誰稍有失禮或是衣冠不整,他必不放過。乃至是哪個官員鄙人朝之時說了不該說的話,他也會上書彈劾,弄得百官不堪其煩,對滕正元視為異類。
於晏解釋提及得晚了一些,倉猝之下,來不及清算衣服就上朝了。
當然,李鼎善也清楚,候平磐隻不過是星王的傀儡。候平磐拋頭露麵,發號使令,背後拿主張的人倒是星王。大事若成,候平磐天然可計一大功,最後封王封候也不成題目。大事若敗,候平磐必是替罪羊。
“柴尚書從何得知李某死了?”李鼎善問道。
候平磐深思很久,才緩緩說道:“秘聞覺得,李先生並不能勝任禦史中丞一職,還是鴻臚寺少卿更合適他。秘聞會向柴尚書推舉李先生擔負鴻臚寺少卿,皇上想必也會認同。”
但李鼎善分歧,李鼎善除了敢言直言以外,他另有無與倫比的宦海聰明以及豐富的朝堂鬥爭經曆,更首要的是,他是景王之人。有些事情在滕正元眼中隻是一件伶仃的事情,比如於晏摔落官帽之事,但在李鼎善眼中,或許就會上升成為於晏和鄭遠東之間的一次直接較量,從而誹謗於晏和鄭遠東的乾係。
“李某來都城確切有些日子,本想登門造拜望相公,隻是李某現在一介布衣,戔戔布衣,怎敢登相公府邸?宰相門前七品官,李某又冇錢賄賂門子,以是就不自取其辱了。”
大夏官員上朝之時的朝服,是由太祖親身設想,就連官帽,也是太祖所製。大夏初建之時,跟隨太祖打下江山的文武官員,多是布衣出身,讀書未幾,不識禮節,上朝之時,要麼交頭接耳,要麼脫鞋摳腳。太祖不悅,打江山和坐江山豈能一概而論?厥後太祖命令文武百官上朝之時不準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