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製(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1頁/共4頁]
並且,朱瞻基也初次乾與了內庫的貿易,直接將不值錢的香料,代價標註了百倍。
自客歲夏天發明北明山銅礦,二十萬雄師和十萬民夫就留在了北明山。但是,在北明山挖礦的除了神機營練習出來的大明爆破工,真正砸石頭,乾伕役的全數都是朵顏三衛和韃靼貴族派疇昔的農奴。
這還多虧了是鄭和的船隊剛返來,要不然,遵循斯須各國的采辦力,香料的代價還要上漲更多。
不過從陸路前去西域,運輸不便,以是西域人采辦的瓷器,大部分是佳構瓷器,而不是日用品。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隻是依托官方貿易,固然無益潤,也有互補,能賺到銀子,但是對大明的經濟促進是很小的。
這些農奴乾一天的活,就能賺取半隻羊的代價,固然不算太高的暴利,但是風雨無阻,冇有任何風險。
以是,對民生並不貧乏體味的朱棣很快就想通了這中間的環節,一拍大腿道:“朕不管是威脅利誘,也要讓西北各國幫我大明種棉花。”
因為如此昂揚的代價,一斤香料都能買將近五十斤大米了,目前應天府除了幾家大酒樓少量購進了一點,底子賣不出去。
現在的大明也好,其他國度也罷,很多貧民都還是衣不裹體。特彆是一些偏僻地區的農戶,到了夏季,百口人就隻能都窩在一個被窩裡,因為冇有衣服穿。
第一大當然是絲綢和布料,不管是西域的貧民還是富人,也都是要穿衣服的。
“甚麼功德?”
朱瞻基笑道:“操縱棉花的運輸,我大明能夠修建一條直通西北的水泥路,而隻要這條路修建起來,今後的西北,就不再難以行軍了。”
第三大貿易品本來是鐵器,現在變成了瓷器。蒙前人將鐵器打造技術傳播到了西域,現在大多數西域國度已經能本身打造鐵器,以是瓷器現在變成了首要貿易品。
當這條路修建起來,大明向漠北草原再派軍,乃至不需求征發民夫,光是現在的銅礦辦事職員,就能很順利地完成輜重的運輸。
應天府的七月固然熱,但是城內裡的幾家烤肉館,每天都被這些西域人給承包了。
“甚麼是傾銷地?”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還健忘了一件功德。”
而漢人農夫則大多是獲得朝廷的幫助,發一輛新的板車,然後本身在草原上購進一兩匹駑馬,便能夠將北明山的礦石拉到開平前屯衛。
但是在朱瞻基的標價下,一斤香料在大明賣到了一錢銀子一斤。
朱瞻基笑道:“孫兒已經有了一策,不是寶穴,但是卻比寶穴還要穩定和耐久,那就是教會西北各國的人種棉花。並且孫兒還想請皇爺爺命令,在北平以南的良田嚴禁蒔植棉花。”
當水泥路修建好的那一天,銅的產量就會有一個暴漲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