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唐銘把持不住[第1頁/共3頁]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六合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逆天之事,欲久乎?摶(tuán)氣致柔,能嬰兒乎?眠時可知。滌除玄覽(jiàn),能無疵乎:何故滌除,以其汙汙,玄引其緣發,透靈台而過嗬,其跡自留,此人法也。愛民治國,能有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六合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世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據文獻記錄,老子靜思好學,知識賅博。他的教員商容傳授知識過程中,老子老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巴望。為體味開本身的迷惑,他常常抬頭觀日月星鬥,思慮天上之天為何物,乃至於常常睡不著覺。厥後,商容教員“實乃老夫之學有儘。”保舉老子入周都學習。文獻記錄:”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曆》《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乘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文籍保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曆,老子堆集了豐富的學問,也使他遠近聞名。
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shānzhí)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覺得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弊端章節,請到起點訂閱正版。早上六點精確章節)
第五章六合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賢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六合之間,其猶橐龠(tuóyuè)乎﹖虛而不平,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未完待續。)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銳之,不生長保。金玉合座,莫之能守;繁華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品德經》,又稱《品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當代先秦諸子分炊前的一部著作,為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期間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品德經》,至唐朝唐太宗曾令人將《品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品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品德真經》。當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當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品德經》這部奇異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汗青上最巨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切影響。據結合國教科文構造統計,《品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本國筆墨公佈量最多的文明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