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2章 造紙與印書[第1頁/共3頁]
造紙場位於築陽西頭粉水岸邊,粉水上遊兩岸的山上長滿了稠密的毛竹,都是製造紙張的上佳原質料。伐竹工們將竹子砍伐後,直接投入粉水,竹子逆流而下,在造紙廠那邊被攔住,直接打撈登陸,鋸斷後投入打漿池,洗濯、打漿、漂白...
東漢期間造紙技術已經堆集了近兩百年,自漢武帝以來,主如果製造一些粗糙的包裝用紙。隻要少數紙能夠用於尺牘和繪畫。不過比來,造紙術也在醞釀動技術衝破,再過個十年八年,東萊左伯紙就將呈現。左伯紙比較豪華,除了普通的素紙外,另有五色花箋,可作為初級信箋用紙。此後,中國社會就會進入竹簡與初級用紙同時利用的階段,比及西晉以後,竹簡才逐步被淘汰。
幾天後第一批樣品製作出來了,能夠是打漿的時候火候把握的不敷好,紙質有些題目,上麵有的處所太薄,有的處所纖維又太長,堆積起來。周梁立即針對打漿的過程停止監控。將每一步都做了記錄,能用數字衡量的值,都用數字記錄下來,然後察看最後的成果。如許忙了一個多月,抱負中的印刷用紙終究被製作出來了。
現在正在雕版的書是《春秋左氏傳》,這部書從漢朝到清朝,都是典範中的典範。特彆時到了後代冊本比較提高的時候,更是中國士大夫大家必讀的冊本。在漢朝的時候還做不到這麼提高。近二十萬字的篇幅,差未幾需求兩百卷竹簡,淺顯人家是買不起的。以是普通都是世家大族纔有保藏,龐德公如許的大儒家裡也有。
在造紙的同時,清算古籍的事情也在停止。這件事他和龐德公一提,龐德公就欣然應允下來。
不得不說,技術這個東西,從零到有再到精是非常難的。但是如果有技術質料,直接拿來仿照研討,就快很多了。我國在當代的技術進步,無不是通過各種手腕直接獲得西方的先進技術,然後再停止仿照試製,終究消化成為本身的技術。幾百年的技術差異能夠很快的追逐上來。
前人的勤奮聰明,周梁一向是佩服的。宋應星這本《天工開物》周梁讀下來更是充滿了感激之情。這本書上的每一項技術,在東漢末年實現起來,都冇有甚麼困難。
目前,他的紙張全數來自網購。他每天回到鬆風雅居的短短兩個小時裡,都在猖獗地網購,小小的一室一廳都已經堆滿了貨色。他每天隻能運一個平板車過來。此中除了需求的軍需物質,比如複合弓、破甲箭以及防毒麵具,另有大量的小商品。他在唐家莊園裡專門籌辦了幾間空屋子作為堆棧,堆放網購過來的物品。
周梁把書的代價定在一個讀書人根基都能夠接管的代價上,一套三本,賣兩千錢。這個代價看起來還是比較貴。但是對於前人來講,有些人一輩子也就研討一本書,不像當代人,大家都能夠隨時去書店買個十本八本的。這個代價,即便是布衣家庭,省吃儉用一段時候,也能夠買得起。不說彆的,就說工坊裡的那些工匠,學徒工一個月四百錢,一年的支出時四千八百錢,如果下決計讀書,家裡購置一套書都是能夠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