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定計官渡[第1頁/共4頁]
“丞相。劉景升鼠目寸光,胸無弘願,隻安於守土,不思進取;其為人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坐談客耳。丞相若主動與之締盟示好。劉表必欣然接管,自此西南無憂也。孫策神勇無敵,帳下文有張紹、顧雍之流,武有周瑜、程普之輩。兵精馬壯,克劉勳,敗王朗,一統江東,氣勢正盛。丞相不宜與之爭鋒,不如趁江東初定。民氣未穩之際,丞相表奏其功,厚加犒賞,孫策必感激丞相恩德。如此,丞相再無後顧之憂,便可放心應對袁紹。”
曹操及世人聽了哈哈大笑,曹操笑道:“崇如這話好生滑稽。那依你之見,孤當如何分兵扼守?與袁紹對決應選在那邊?”
其次,我軍兵馬本就較少,又要分兵他處,因此隻宜采取‘以逸待勞、後發製人’的防備戰略。但是此防備並非一味地被動捱打,而是乘機與袁軍決鬥。如沿河設防,則限定了各軍的矯捷。不如後撤一步,選定於己無益,於敵倒黴的疆場,集合兵力,待袁軍兵疲馬乏以後,與之決鬥。
“好,好。”曹操點點頭,“便依奉孝所言,荀彧出使江東,張繡、劉墉出使襄陽。”
“十勝十負論”極其馳名,是郭嘉通過對曹、袁兩家各個方麵的對比、闡發而得出的結論,言道曹操有十勝,而袁紹則有十敗。不過,劉墉對此卻很有些不覺得然。汗青上官渡之戰雖以曹操的勝利告終,但客觀來講,袁紹的兵力遠甚於曹操,機遇也遠比曹操多很多。隻是因為太多不肯定的身分,使得這些機遇一個個地從袁紹的指縫間溜走,他一個也冇掌控住,這才培養了這場汗青上極其馳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範戰役。
建安四年(199年)八月,為了爭奪計謀上的主動,曹操派兵進軍黎陽,命河內太守魏種管束袁紹從幷州方麵的打擊,保障左邊翼;命建武將軍夏侯惇率大部戍守敖倉,派一部駐守孟津,以保護左邊安然;命平虜將軍於禁帶領步騎兩千駐守延津,東郡太守劉延,扼守白馬,共同阻擊南下的袁紹軍;留東平相知兗州事程昱率兵戍守甄城,以保障右翼安然;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陷齊、北海等地以管束袁兵。同時,按劉墉之策,其他各處也停止了呼應的防備。
劉墉安閒答道:“參兵力、地形看,現在袁紹兵多將廣,數倍於明公;千裡黃河,袁軍到處可渡,丞相若分兵扼守,袁紹隻須集合兵力攻肆意一處便可一擊而潰,如此防不堪防。何況青州在黃河南岸,已為袁紹所占有,再沿河設防,於勢倒黴。
“劉表、孫策即便與丞相締盟,也不成掉以輕心。此二人皆非取信君子,若隻是隔岸觀火倒也罷了,就怕其趁丞相與袁紹交兵膠著、難明難分之時趁火打劫,不成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