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聯吳抗曹[第1頁/共5頁]
“是,主公。那劉墉自有過人之處,任賢用能,地點雒原府隻短短數年便政修人和,百業俱興,富甲一方;富義城池寬廣豐富,軍士練習有素,糧草堆積如山,可謂固若金湯。若非舉傾國之兵,或幸運偷襲,不然可安閒自保。現劉墉孤身遊說江東,依周瑜之見,主公該當機立斷,捕而殺之,以絕後患。劉墉一死,雒原必然大亂。主公可率江東眾軍突擊雒原,此時曹操遠在烏恒,鞭長莫及;劉表碌碌有為,不敷為慮,主公可一軍功成。而後,主公能夠雒原為底子,佐以江東水軍,再征江夏、襄陽,全取荊州之地,與曹操對抗,平分天下。主公,此良機千載難逢,萬不成錯過啊。”
此話一出,魯肅喜出望外,張昭滿臉迷惑,周瑜大驚失容。魯肅、張昭先見禮退下,周瑜心灰意冷,拱手也要告彆。孫權淺笑道:“公瑾留步。”
這天,劉墉想著出來已稀有月,劉墉不由思鄉心切,恨不能腋下生出雙翼,早日飛回富義家中。孫權知貳心中所想,便冇決計挽留,饋送了很多奇珍奇寶,又讓魯肅撥一隊兵丁,隻待劉墉的路程必然便護送他們過江。
孫權問道:“可劉墉是朝廷親封的雒原太守,揚威將軍、穆鄉侯,孤豈能隨便扣之於柴桑?”
魯肅腦中急轉,這三策中恐怕隻要這一策稍好些,如果用第二策,恐怕會兩敗俱傷,便道:“主公,若再無良策,魯肅感覺第三策尚可。”
周瑜心領神會,淺笑道:“周瑜自會守口如瓶。”
次日,經兩邊友愛協商,達成分歧,交友盟好,共抗曹操。應劉墉的要求,此事奧妙停止,因此簽約典禮極其簡樸。張昭主持,周瑜、魯肅見證,劉墉、孫權皆身著盛裝,舉頭鵠立,兩邊殺牲歃血,肯定了“計謀合作火伴乾係”,言道兩家永締盟好,相互為援,自此休慼相乾,榮辱與共,不離不棄。周瑜見劉墉一臉意氣風發的神情,不由悄悄嘲笑。
孫權搖點頭道:“非也。簽締盟約後劉墉既可在江東隨便行走,也可迴轉雒原,孤並無窮製。”
周瑜拱手道:“主公!劉墉有天縱之才,文能興國安邦、武能攻城掠地,世所罕見;劉墉素有淩雲之誌,百姓推戴,域內昇平,臣下料其決非池中之物。現劉墉叛離曹操,擁兵自主,四周締盟,遲早必為我江東之大敵。臣思之很久,現有上、中、下三策,望主公判慎采取之。”
孫權自知周瑜強顏歡笑,也不說破,又問道:“公瑾,你覺得孤是何樣之人?”
周瑜又驚又喜,迷惑道:“但是主公剛纔為何……”
莫非是陳登拉攏山越的結果?劉墉心中一凜,點點頭,說道:“子敬,山越人少而分離,隻是偶爾偷襲一下村寨,攪不起多大波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