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什麼纔是深圳的靈魂(2)[第1頁/共5頁]
閻肖鋒:現在光是一個房價就能毀滅多少個馬化騰,對不對?以是給我印象很深應當是在2003年的時候,鳳凰衛視做了一個專題片叫《深圳愛人》。因為鳳凰衛視也是從深圳起家的,那期的主持人是吳小莉,她就把深圳這個都會跟年青人的乾係比作是一種愛情乾係,這類愛情乾係在2003年的時候呈現了分裂。但之前他們是非常好的互幫合作。
郎鹹平:對,他非常“care”你。
王牧笛:實在操心隻是一個手腕,終究目標是營建一個傑出的營商環境。
郎鹹平:對。
郎鹹平:阿誰時候就是深圳持續下滑的開端。
郎鹹平:這此中一個根基的原則就是因為這些做打算的人,包含他們的市長,跟洛杉磯的老百姓、企業家是一種愛情乾係,就像30年前的深圳。你曉得嗎?
王牧笛:當時安子還說了一句話,說在深圳太活潑了,每小我都能夠成為太陽。這是當年深圳的一個氣象。並且當時統統在深圳的打工者都有一個共鳴,就是在深圳你隻要支出、隻要儘力,就必然有收成。
王牧笛:以是深圳市委黨校的副校長在接管記者采訪的時候就坦言,深圳不特,能從最直觀的經濟數據中看出來,實際上講,特區的經濟增加速率應當很快。成果比來這幾年,天津的經濟增加率都在16%以上了,而深圳每年的海內出產總值增加率還隻是11%,單從這個方麵來看,它也不敷特了。我記得2005年,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李鴻忠也曾經公開表示說,深圳保持經濟快速增加較著遭到四大身分製約,地盤空間受限、能源和水資本完善、人丁壓力、環境承載力這四大難。
郎鹹平:現在哪有這模樣的呢,乾部輪調跟彆的處統統甚麼不同?都一樣了。它這個差彆化最後在體製麵前崩潰了。
王牧笛:當時大師去深圳的時候,那邊滿地蕭瑟,都是土墳堆,就是在如許的地盤上建起來一個當代化都會。
郎鹹平:那就同質化了。
郎鹹平:並且這個白叟心態是如何來的?是因為被體製所征服,才產生了白叟心態。
郎鹹平:對,我們為了海內出產總值到處拆,到處建。
王牧笛:深圳現在麵對的窘境跟當年的洛杉磯是一樣的,就是所謂的製造業闌珊。比來很多金融人才、製造業人纔開端北上,以是它現在需求回身。
郎鹹平: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倒過來了。
閻肖鋒:當時深圳的一個標語就是“從打工仔到董事長”,這是一句對當時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的標語。
以是說,特區不特以後,前路堪憂。
閻肖鋒:華為“根基法”內裡有一條,就是地盤和叢林總有一天會乾枯的,但是人大腦內裡的地盤和叢林是不會乾枯的。洛杉磯就是開辟了人大腦內裡的叢林和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