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瘋狂老農張三[第1頁/共3頁]
官職上去了,俸祿增加了,再加上地盤犒賞,這幫人已經成了朱厚熜的鐵桿擁躉,絕對虔誠可靠的力量。
如果這麼鼎新下去,估計出不來順天府,朱厚熜和王嶽就會垮台。搞不好還會有郵遞員領著人,殺進皇宮大內,把他們給砍了腦袋。
但是朝廷又有力重新盤點人丁,編寫新的黃冊和魚鱗冊,那麼稅額就不會變。
每個縣都有牢固的征稅額度。
某汗青寫手就說過,如果不考慮落實題目,任何法律都是完美無缺的。
那考慮落實,又是甚麼一番風景呢?
以明朝的地盤產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數字,一畝地產糧一石,計算下來,大明的田賦稅率也不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這就要說到一個更關頭的題目,就是如何征稅!
王嶽和朱厚熜,細心闡發過,老百姓為甚麼要向大戶投獻地盤呢?很簡答,就是苛捐冗賦沉重,不得不避稅。
當年朱元璋為了征稅,曾經破鈔大力量,清查人丁田畝,獲得了黃冊和魚鱗冊、黃冊是征收丁稅的標準,魚鱗冊是征收田賦的標準。
這也是他敢掀翻楊廷和,敢對勳貴動手的底氣地點。
想必很多朋友已經看明白了,假定黃冊和魚鱗冊穩定,征稅額度穩定,二者完美共同,甚麼題目都不會有。
能夠說武定侯郭勳隻是撞到了槍口上,該死他不利。
對不起,真的不會,因為田賦降了!
換句話說,田賦,加上苛捐冗賦,是要超越地步產出一半以上……畢竟誰也不會乾虧蝕的買賣。
就拿河南佈政使司來講,國初140萬頃耕地,現在隻剩下不到四十萬頃,稅額穩定,老百姓頭上的田賦就增加了三四倍,還不要計算劃一增加的徭役。
既然如許,如何另有稅賦沉重的題目呢?
現在呢,拿走了十畝,隻剩下二十畝田,產量也變成了四十石,但是稅率改了,改成了洪武年的稅製,一畝田交三升三,全數地步加起來,還交不上一石稅糧,一家能剩下三十九石多,這回不但能吃飽,還能在年節的時候,買點肉,吃頓好的。如果再勒緊褲腰帶,乃至能夠送孩子讀書。
朱厚熜腦袋頓時大了一圈,“小繁華,如果張三這麼乾了,多年今後,朕豈不是又要撤除張三了?”
特彆是朱厚照的死,王恭廠的爆炸,刺激著朱厚熜,文官但是會翻臉掀桌子的,天子又如何能冇有掀桌子的本錢!
朱厚熜轉了轉眸子,“也有事理……但是要想讓官紳都交納田賦,也不是輕易的事情,太祖當年都給他們免除了稅賦。另有那些勳貴,他們的田產也都是太祖爺當年賜下的,祖製如山啊!”
朱元璋在國初規定,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冇官田一鬥二升……一石即是十鬥,一鬥即是十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