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我為中華修古籍 - 第11章 宋版書的顛沛流離

第11章 宋版書的顛沛流離[第1頁/共3頁]

這彷彿預示著,在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文娛化、便利化的海潮沖刷下,古書所代表的文明、審美、對峙……就像被火焰燒黑的邊角一樣,在海潮的沖刷下逐步折裂。

“我們做中華大典,還是為了奉告那些強盜——我們中國的東西,就算你搶了,也是中國的!”中氣實足的白叟聲音傳來。

“是此中一冊。”柏辛樹不測埠看了左佑佑一眼,“你曉得《和陶詩》?”

中國人的文明握在她的手中。

左佑佑忙著搗鼓拍照,聽到簡行舟感慨:

左佑佑還是第一次聽這類文物八卦,豎起了耳朵:“然後呢?”

“雖說紙壽千年,但一千多年前的書現在還能被我們看到,多虧了那些藏書家。汗青中的災害太多、太殘暴,如果不是他們,這些書早就埋冇成灰了。”

陶淵明的狷介形象在中國傳統文明中,已經成為一種意味、一種人生態度。是以,和陶詩,指的是晉代今後墨客們對陶淵明詩歌的追和。這些追和陶淵明詩歌的人,有士子、官僚、帝王,乃至另有大量朝鮮和日本人,數量龐大。

“前幾年,《和陶詩》第四十一卷中的一冊被我買到。也就是你現在手上的這本。”

柏辛樹手勢諳練地往茶壺中注水:“建國初,周總理特批了外彙,委派當時的國度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去香港,點名采辦整套《和陶詩》,但構和了兩年,陳澄中就是不賣,最後也冇能買下來。一向到陳澄中歸天,《和陶詩》第四十二卷才被岱石白叟買到,獻給國度圖書館,現在是國圖的重量級藏品。”

而宋版書,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是以,比擬於後代的翻刻,宋版書更加實在精確,具有極高的史料代價與保藏代價。

“這是……《和陶詩》。”左佑佑指著麵前書廚中毫不起眼的一本,說話都結巴。

柏辛樹把茶推給簡行舟和左佑佑,本身喝礦泉水。

“曉得,太曉得了。”左佑佑目不轉睛。

客歲,拍賣行有一套宋版書脫手,便是左佑佑寫的案牘。她專門查過質料,宋版《和陶詩》曾經被聞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弟弟揆敘所保藏,厥後被翁方綱所藏,又展轉到晚清保藏家袁思亮手中,最後袁家藏書樓失火,不知下落。

兩小我同時發聲,然後又齊齊頓住。

百年前的火,現在也炙烤在左佑佑的心頭。

“因為它確切消逝了一段時候。”柏辛樹耐煩地說,“抗戰的時候,這本書跟著百姓當局展轉,被藏在桂林象鼻山某處的山洞中。抗戰勝利後就是內戰,這本書裝在兵艦裡,一起被運送到台灣。建國後,這些書展轉到了香港,被大銀裡手陳澄中保藏。”

左佑佑:“呸,說人話。”

有人以為,這些貴重的古書在戰役期間流落到德國、前蘇聯等國度;也有當代學者在《和陶詩研討史稿》中以為,宋版《和陶詩》全數燒燬於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