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我在錦衣衛負責抄家的日子 - 第134章 禦虜記引子寫匿名信的人(五千字章)

第134章 禦虜記引子寫匿名信的人(五千字章)[第1頁/共7頁]

想到此,弘治帝叮嚀:“明日早朝後,你將此信給常風。讓常風查出寫信之人是誰。”

曆朝曆代的天子,冇有幾個不討厭經筵的。耗時不說,一群冬烘老頭在耳邊喋喋不休之乎者也,誰受得了?

臣建議皇上以儒家之學教養貧苦百姓。若貧苦百姓大家克己複禮,則再也不會呈現兵變。

“六部郎中、員外郎、擺佈庶子、翰林學士、通政司參議、尚寶寺卿.加起來約莫一百三十多人。”

眾臣麵麵相覷。

五人轉成分開。

但是,大明臣子給天子上奏疏,用的是摺子紙,不成能用信封裝。

百戶撿起信來,隻見信箋上寫著“臣謹奏平叛禦虜治安事”。

常風驀地想起,兩年前他去曲阜上任,途中偶遇過餓昏了的王華宗子,王守仁。

京官上奏摺隻要兩種體例。要麼將奏摺交給通政司轉遞。要麼早朝時直接呈遞天子。

李東陽是先皇實錄的副總裁官。過個幾年,先皇實錄修撰完成之時,就是他入閣之日。

常風大喜過望。能夠縮小排查範圍,就冇白來通政司。

講官以大學士或翰林學士充當。

常風心道:皇上就坡下驢,表示服從多數人的定見,這事也就疇昔了。

所謂權勢分很多種。得天子恩寵是最高的一種。

旗手衛的百戶雖是武人,但不是冇有見地的老粗丘八。

徐瘦子問:“那咋辦?”

蕭敬道:“估計寫這道奏疏的官員,本身看完都感覺好笑。不美意義署名。”

常風道:“明白了,令公子大病以後變得瘋顛。寫了這封匿名信,又偷了你的官袍,昨夜跑到東中門把信扔在了地上。”

常風趕緊問:“這紙如何了?”

大明文官升遷講究論資排輩。論資排輩首要看金榜名次。

蕭敬道:“皇上也是這麼以為的。以是讓你把此人找出來,打發到南京留守衙門去養老。”

常風拿出了那封信:“諸位看看,這是你們中誰的筆跡?”

蕭敬點頭:“嗯,拿走吧。”

若此後有機遇調到處所上做個知府、知州,必將因陳腐遺壞處所。

蕭敬臉都綠了。弘治帝早晨批閱奏摺到半夜。最多睡兩個半時候。隔三差五還要跟鎮靜後開枝散葉。就指著用完午膳小睡一會兒補補覺呢。

王華給常風報告了今後被載入哲學史的“守仁格竹”。

錢能亦是笑得不可:“派幾個儒士去草原,就能讓北虜不再南下犯境?真是大笑話。”

王恕道:“禦門早朝是祖製。曆朝曆代何曾聽過有午朝一說?楊侍郎的建議臣不敢苟同。”

勤懇如太祖、太宗,最多也隻開大經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