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挾天子而令諸侯[第1頁/共3頁]
“將軍幼年入朝,就立名海內。廢立之際,能發揚忠義;單騎出走,使董卓驚駭。渡河北上,則渤海從命;擁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眾。威聲超出河朔,名譽重於天下!”
半晌後田豐、沮授失魂落魄,如喪考妣;而郭圖、辛評等人天然是不動聲色,暗自對勁;袁紹固然大要上暗自神傷,實在內心早已樂開了花……(未完待續。)
“大丈夫寧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莫非就能活命嗎!”
田豐也附議說:“今天下分崩,國主遷徙,生民廢業,饑荒逃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誌,難以耐久。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呂布仗恃本身的軍功,多次三番向袁紹要求增加軍隊,袁紹不承諾,而呂布部下的將士也不時擄掠、打劫,袁紹開端疑恨他。呂布感受不安,就要求回洛陽。
當張帆屯兵汜水關,還未進入兗州平叛的時候,剛獲得冀州的袁紹遲疑滿誌,問計於彆駕處置沮授:
“報——啟稟將軍,陛下駕崩了……”
這時沮授再次建議袁紹:“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目前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台端,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此時袁紹帳下謀士如雲,英才濟濟,但是文人相輕風俗嚴峻,內部勾心鬥角,相互排擠,各有各的心機,早已山頭林立:
“這恰是我的心願啊!”
此時自傲心爆棚,乃至有些收縮了。自誇無敵於天下,視霸王易於覆手,對於這個建議已經不感冒了。
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擺列成方陣,兩翼各裝備馬隊五千多人。袁紹令麹義率八百精兵為前鋒,以強弩千張為保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天不遂人願,隨即朝廷認命張帆為兗州牧,征討青州黃巾。袁紹“興軍東討”的打算落空。
“現在將軍如起首興軍東討,能夠定青州黃巾;還討黑山,能夠滅張燕。然後回師北征,平公孫瓚;震懾蠻夷,降服匈奴。您便可具有黃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攬豪傑之才,調集百萬雄師,迎皇上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陽。以此號令天下,討伐未服,誰能抵抗得了?”
沮授也跟著誇大:“今迎朝廷,於義為得,於時為好。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權不失幾,功不猒速,願其圖之。”
田豐再勸:“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是以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乃至漂亮,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
而袁紹一貫好謀無斷,柔嫩寡斷,以是兩邊長篇大論,唇槍舌劍,吵得不成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