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範純仁入京[第1頁/共2頁]
臣一夫之愚,不能周知天下之務,近曾上奏,乞下詔書,開言路,伏望聖慈早賜實施。並治平四年蒲月三日上殿劄子具錄進呈,乞陛下留意幸察。
但現在因為向宗回、高公紀,就變得很有題目了。
本來汗青上,這上書,必定冇有題目。
隻能說,看東西的角度,一旦偏了,那就是真的偏了。
……
夫治亂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仁、明、武,所出於內者也,用人、賞功、罰罪,所施於外者也。出於內者,雖有厚有薄,有多有寡,稟之自天。然好學則知所宜從,力行則光美日新矣。施於外者,施之當則保其治、保其安、保其存,不當則至於亂、至於危、至於亡,行之由己者也。以是能當,在於至明,以是能明,在於至公。是以明君善用人者,博訪遠舉,拔其殊尤。德行高報酬之賢,知勇出觽為之能。賢不必能,能不必賢,各隨所長,授以位任。有功則賞,有罪則罰,其人苟賢達,雖讎必用,其人苟庸愚,雖親必棄。賞必有所勸,罰必有所懲,賞不以喜,罰不以怒,賞不厚於所愛,罰不重於所憎,必與一國之人同其好惡。是以古者,爵人於朝,與士共之,刑人於市,與觽棄之,如此安有不當者乎?臣故曰:以是能當,在於至明,以是能明,在於至公也。
臣聞本固則末茂,源濁則流渾。昔仁宗天子擢臣知諫院,臣初上殿,即言人君之德三:曰仁,曰明,曰武;致治之道三:曰任官,曰信賞,曰必罰。英宗天子時,臣曾進歷年圖,厥後序曰:「人君之道一,其德有三。」其誌亦猶以是事仁宗也。大行天子新即位,擢臣為禦史中丞,臣初上殿,言人君修心治國之要,其誌亦猶以是事英宗也。今上天降災,大行天子奄棄天下,天子陛下新承大統,太皇太後同聽萬幾,皇太後同佐軍國,不知臣愚,猥蒙訪落,且愧且懼,無以塞責,謹復以人君修身治國之要為獻,其誌亦猶以是事大行天子也。以是然者,臣歷觀古今之行事,竭儘平生思慮,質諸聖賢之格言,治亂安危存亡之道,舉在於是,不成移易,是以戔戔首為累朝言之。不知臣者,以臣為進迂闊陳熟之語;知臣者,以臣為識天下之本源也。
昔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漢高祖知人善任使,苟為鄙人,雖見喜,亦棄之,苟才矣,雖負販、酒徒、亡將、守兵亦用之,此以是能奮布衣取天下也。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準,而賜錢千萬。郎,賤官也,猶惜之,況其貴者乎?故永平之治,至今稱之。宋高祖事蕭太後甚孝,太後欲以子道憐為揚州刺史,高祖以其貪愚不準,故功業之高,冠於南朝。唐太宗殺建成、元吉,而用其